第153部分(2 / 4)

小說:食王傳 作者:津鴻一瞥

如果喜歡特別口味的,其實也可以在魚泥里加上一兩個蛋清進去攪打,大約一斤魚ròu一個jī蛋清就可,蛋清無味,不會和魚ròu相沖,而且蛋清攪開了,形成的微汽泡更豐富,魚丸的浮力就更大,吃起來也比較細膩些,滑口些,但是加蛋清的魚丸有個缺點,那就是不耐煮,煮的時間長了,彈xìng會差了許多。

到這裡,做魚丸的工作最難的都已經完成,剩下的就是包和煮的過程,包魚丸,是個熟練活,一般需要做過幾次,熟練後才包得好看,包得圓。

這時候就需要王況親自示範了,他取了把湯匙,左手伸進魚泥裡,撈起一把放在手中,右手用湯匙在餡上舀了半湯匙的餡,整理成圓球狀,送到左手的魚泥中壓進去,然後左右的拇指和食指一撥nòng,餡料就從拇指和食指間裹了一層的魚泥滑了出來,再右手的湯匙一剮,順勢就放進了一旁早就準備好的冷水中,這就是沒煮的魚丸了,時候帶餡的魚丸還是會浮在水面上的,但是做的時候需要小心翼翼,不要碰到這些成型的魚丸,很容易被碰破皮的。

整個過程中,王況是邊做邊講解的,這可是非常難得的學習機會,因此在富來客棧的後廚裡除了那些忙著的動靜外是鴉雀無聲,即便是烹著菜的廚師也都儘量的輕手輕腳,以免影響小東家的心xìng,他們可是深有體會的,做菜餚,那得靜下心來方能出好味道。

做得了菜餚,廚師們也不再似往日一般的吆喝著某某菜做得了讓夥計上菜,而是做好了後,或是讓幫廚或是自己輕手輕腳的端了出去給夥計。

至於說孫二和李大膽這倆傢伙呢,則像是防賊一樣的,一左一右的站在了堂前通往後廚的入口處,盯著那些臨時去解手要路過廚房mén口的客人,不讓他們進到廚房裡去,倒不是說這魚丸以後不讓人學了去,而這通常都是富來的一貫方針,自己先做一段時間,做出名氣來了,奠定了正宗的位置,這才會外傳。

早有一鍋水就架在了王況身邊燒著,保持著將滾不滾的樣子,這個水溫度很關鍵,若要是水大滾了,煮出的魚丸就會因為裡面的空氣快速膨脹而把魚丸撐大,因為魚泥還沒定型,也會撐出許多大的孔dòng出來,等到魚丸撈起來後,又會因為冷卻而癟了下去皺巴巴的非常難看,加上形成的大孔dòng,再煮就不好吃了。

所以,這將生魚丸煮熟(確切的說是熬熟)的水就不能大開,而是要保持在八十五到九十五度之間,這麼說比較chōu象,簡單說,就是你看到水面中有些輕微翻騰的水的對流現象就可以了。若是大開了,可以加冷水進去降低溫度。

等到冷水中飄著的魚丸夠一鍋了,王況就示範著用了特別讓鐵匠鋪給打的漏勺(必須用衝孔的漏勺,平底漏勺最好,而且孔距要大些,確保沒孔的地方和魚丸的接觸面儘可能大,而不能用編織的漏勺,沒煮的魚丸很脆弱,用編織的漏勺,鋼絲會切進去將魚丸外形破壞掉)小心的將魚丸撈起,平放在那微開的滾水裡,然後漏勺向下沉入水中離開魚丸,讓魚丸漂在水面上,再從側面撤離水面,總的原則就是儘量小心就是。

蓋上了蓋子,囑咐看火的夥計保持著不要讓水大開,悶了一盞茶多些的工夫(大概三四分鐘),揭開蓋子,用漏勺入水輕輕一攪,把魚丸都翻了個個,個別沒翻的就用漏勺邊在其側面輕輕一點,魚丸很容易就能翻個了。再悶個同樣的時間,此時候魚丸已經變sè,剛入水的時候還是雪白的,這經過一煮,就成了淡淡的灰白sè,體積也膨脹了些,而且有點點的透明感覺,像是塊yù一般。

這時候就可以撈起來晾冷了,這時候的魚丸已經定型,不必要再輕手輕腳的,等到晾冷了,魚丸又會變小,表皮就會因為體積的縮小而起一些輕微的疙瘩。

王況只示範到了這裡,就不再動手了,剩下的,他讓孫嘉英自己去慢慢在cào作中體會,等到他熟練掌握了,再把自己的心得傳授給其他人,以後,富來客棧的各分號又多了個招牌菜式。

當然,等明年的時候,建安人又可以多了一樣謀生的手段,明年夏天就可以將魚丸做法傳授出去,學會了的建安人,到其他州縣去,都不需要做其他的,只做魚丸一樣,就能很輕易的養活一家人,還能攢下不少錢來。

第二二三章 芋泥丸子和王冼的鍛鍊機會

第二二三章芋泥丸子和王冼的鍛鍊機會

(抱歉,前一章裡面漏了非常重要的一個加水環節,已經改過來了,大家想自己做魚丸的還要回頭去看一下。書mí群2

魚丸的基本搭配就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