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了,可聽林荃淼一說,見他神態,分明是吃過比這更好的。當下顧不得禮數,連滾帶爬的跑了下去,他得趕快去通知東家,興許,這就是大功勞一件了。
“小淼淼你又給我惹事了,何苦來?就這味道已經夠他們興旺了。”王況苦笑,不是他不想教,確實是如同林荃淼所說,這個酒樓裡缺了幾味料,新鮮辣椒是肯定沒的,羊油也肯定是沒的,別人做菜都是用的麻油,只有王況,有一天看到鮮字是由魚和羊兩字組成,就突發奇想,用羊油來烹魚,果然收到奇效(這是灰雀杜撰,灰雀自己都沒試過的,只是有次看本書,講到鮮字的來歷,這才寫上。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去試試)。
王況既然存了傳藝的心思,也就不慌不忙的吃著魚,照例是他吃魚唇,王冼和孫嘉英吃魚眼,林荃淼吃肚腩。
這時候酒樓的眾夥計和掌櫃的也都知道王況傳了門絕技給胖大廚,掌櫃的特地過來請了個安,吩咐夥計們小心伺候著,又跑後院的樹下,把埋藏了十幾年的一罈酒給刨了出來,整壇的端到王況這桌前,還讓人特地就在旁邊生了個小火爐,溫著水,王況他們隨時要吃酒就隨時溫上。
大概也就一刻來鍾,胖大廚就親手端了盤魚上來,輕手輕腳又畢恭畢敬的端到了王況跟前,然後垂著手大氣不敢出一口的躬身站在一邊,等候判決。
這個時候,酒樓的東家也趕來了,一般做吃食生意的,住的地方和店都離得很近,有的甚至就住在後院裡,為的就是有什麼突發狀況好第一時間掌握。東家也輕手輕腳的走到案桌邊,陪胖大廚站著,大氣也是不敢喘一下,惟恐自己惹惱了這樣的神仙人物,對方一怒之下拂袖而去,那可就是大損失了,但凡是高人,總歸是有些怪脾氣的,而且還難伺候。開了幾十年的酒樓,好不容易碰到這麼個高人,而且瞧那意思,是成心想指點一下的,自己再不好好把握,那別說被同行聽了會恥笑,就是自己估計都會瞧不起自己。
分割--
慚愧;這幾天不穩定。
所以,只好弱弱的求推薦,求收藏,您的支援是灰雀的動力呢。
第八十四章 二郎蒸魚
王況自己沒動筷子,而是對孫嘉英說:“老二你吃吃看。”孫嘉英也是行二,按理該叫孫二郎才對,但孫銘前自己行三,叫孫三郎,因此孫嘉英兄弟倆聽了柳老先生的,為尊重阿爹,避個諱,就叫老大老二了。
孫嘉英和他哥哥孫嘉翰一樣,都是野慣了的,平時除了自己阿爹就天不怕地不怕了,所以這會也沒怯場,拿起筷子,先夾了塊魚頭和魚背相鄰處的肉下來,然後再夾了魚眼,魚腹和魚尾這幾個部位。一一的沾了盤中的醬汁送到口中,吃完了衝著王況點點頭說:“火侯還可以,不過味道沒怎麼提出來。”這兩年他跟著王況也已經學得有模有樣了,他在烹飪上的悟性也不錯,經常能自己琢磨著做些東西,雖然基本都是失敗的,但這已經很不錯了。
王況最瞧不起那些循規蹈矩的廚師,做一道菜一定是按著師傅或者是菜譜說的絲毫不差的做,若說你是初學這個菜倒也罷了,但在已經做熟了的情況下,還不思變,那麼這個廚師基本沒什麼前途。現在有不少烹飪大賽的評委在評一道菜的時候,總會說“嗯,這少放一樣東西,就不叫這個菜了,那個少一道工序,也不正宗。”等等的話,就彷彿他是這世界上最瞭解某道菜的人一樣,這種人最讓王況瞧不起。相反,反而是那些外行人在評菜的時候是真正的衝著色香味形這幾個要素去評,在這些人眼裡,才不管你菜是怎麼做出來的,他們只管這菜好不好看,好不好吃,好不好聞,開不開胃這些最基本的東西。
殊途同歸這四個字,王況認為用在烹飪上最是合適不過,所以他通常在教孫嘉英和鄺大王師傅他們的時候,從不跟他們說這個調料要放多少,那個配菜要放多少。他一般都是隻做一兩遍,告訴他們放這個那個調料的目的,要是他們能找到其他可替代的辦法,王況反而很是高興。除了一些基本的東西是必須遵守的他會強調一下外,其餘的都讓他們自己去領會,各人有各人的悟性,所以各人所做的菜也就不大同,王況覺得這才是烹飪應該走的路。就好比豆腐,北豆腐用的滷水點,而南豆腐用的是石膏,難到說北豆腐到了南方就不叫豆腐了?可笑之極!
王況知道孫嘉英指的提味是怎麼回事,一般人烹飪都不放酒,就是有用酒都是很簡單,隨隨便便加點就是了,沒有像王況這麼鑽進去這麼深的,所以這個胖大廚第一次做,味沒提好也是正常,如果是能提好味,那才叫不正常了,王況才不相信在這個時候還能有誰能比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