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馬周做事不偏不倚,為人周正,八月還上書勸皇帝不要大興土木,不要賞賜無度,不要重京官輕外官等等,雖然效果不大,但卻是很得寒mén出身的官員尊敬,也得到皇帝的讚賞。
本來的歷史應該是李世民停了宮中的大興土木的,但王況的到來,改變了這個事件,燒璃新法讓內府庫節省下了不少,雖然是賞賜多了,但真正的價值卻不及以往的十之一二,所以內府庫裡每年都要節餘不少,徐國緒很早就動了修繕的心思,皇宮,說實話,太破了。
馬週上疏只是擔心大興土木要動國之根本,但當得知所有huā費都是從內府庫出,不動用國庫一分一毫後,也就沒再反對,任由著徐國緒去折騰去。
而且,雖然是賞賜加重,可內府庫卻是一年比一年的節餘還多,那麼所謂的賞賜無度也就不存在了,在馬周看來,只要你不動國庫,皇帝愛怎麼賞愛怎麼修繕那是皇帝的事,皇帝是拿自己的錢來賞,拿自己的錢來修繕,又不是拿國庫的錢,你管得了麼?
只有一個請求重視外官的這一條被採用了,李世民一改以往的刺史縣令由吏部推選為刺史他自己來定,縣令則由京官五品以上的人舉薦,算是給外官的升遷擴大了路子。
但也正是如此,本來此時的馬周應該是因為這道奏疏被升為給事中的,實際上因為效果不明顯,卻沒按歷史的軌跡來,還是shì御史,要是王況知道他的到來,使得馬周這個唐代第一個布衣相公還沒上位,不定有多懊惱。
貞觀十一年十一月,一個只有十四歲的貌美娘子進宮,被封為才人,沒人去注意,這個武姓nv人,日後會搞出多大的風bō來,王況也不知道,武媚娘究竟是哪一年進的宮,就是知道,他也沒這個能力去阻止。
但是,王況卻是知道,貞觀十二年chūn,吐蕃將陳兵於松州以西,號稱控弦之士二十萬。但是真正上,王況知道,吐蕃能有個五六萬的兵就算不錯了,西南吐蕃佔領的地區,就是全部人口算起來,也不到二十萬,扣去fù孺老幼,全部青壯年都上陣,不過五六萬而已。
這次的對峙,雖然最後是以吐蕃大敗收場,然而,正是這次的陳兵於松州,將會導致文成公主的入藏,而文成公主,將會帶著中原的先進生產技術和一些以往只有大唐才有的種子之類入藏,比如說茶葉等,而這些,將會從吐蕃流入天竺,然後再向西傳播。
沒有多少人知道,文成公主入藏,固然是保住了西南地區幾十年的穩定,但真正論起來,卻是過大於功,正因為她帶去太多技術,這些技術流入西方,使得西方和東方的差距在日後逐漸縮小,可以說,西方列強覬覦東方樂土,真正的起因,就是文成公主入藏始。而那些歷史磚家,卻是刻意的抹殺了這一點。
所以,王況決定干預,既然歷史在自己來前就已經開始轉變,那麼自己再轉變也是沒什麼,而且,文成公主入藏還有兩年的時間,只要瞅準時機,是可以干預的,甚至,如果來得及,還能讓這次的對峙中,吐蕃的損失更大,大到讓他們再也不敢夜郎自大。
王況是很大方,他可以隨便的將新東西傳播到大唐各地,但王況不是大方到那種什麼東西都往外掏的,大唐人可以無償擁有他提供的技術,但大唐之外絕對不行,哪怕是拿金山銀山來換也不行即使只是換那麼在旁人看來微不足道的茶種稻種及蠶卵,書籍等,也是絕對不可以。
而松贊干布,明面上是求親,實際上,王況知道,他打的並不是公主的主意,松贊干布才不管你嫁誰過去,難道天竺就沒美貌nv子了?難道安息的nv人個個都是醜八怪?難道說吐蕃nv人都死絕了?松贊干布要的是嫁妝,要的是陪嫁品帶去的技術,帶去的種子。這,才是他求親的目的。
否則,如果說松贊干布是真的要求娶公主,那也不會由著李世民隨便挑選一個送去,而是要指明瞭想迎娶誰,可見,對於李世民願意嫁個什麼樣的nv郎給他,哪怕是醜八怪給他,只要嫁妝豐厚,他也不會在意的。
所以,王況特地將自己的意思告訴李業嗣,讓他修書一封送到他那個本來早就該退到幕後的阿公手上。
“吐蕃將可能在近年陳兵於邊境,以謀圖我大唐的農耕之術及種子?”李靖看著這句,笑了笑,不以為然,隨手就將信丟到了一邊,有個吐谷渾隔著,而且谷渾也已經臣服,所以,在他看來,吐蕃威脅不了大唐,反而是北邊的威脅最大。吐蕃要種子,那就給他就是,要技術,也給就是,沒什麼大不了的。
這正是國人之通病,對自己人可以下狠手,對外卻是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