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摺丟給他轉上去,肯定要落到臭老酸手中,王況就不相信,面對可以流傳後世的豐功偉績,臭老酸能不動心?
奏摺的事情解決了,罐頭的流水線生產也就提上了日程,因為哪怕是李老2肯採納王況的辦法,不再硬xìng規定各州必須儲備的罐頭了,這需求量也是驚人的,哪怕你是各州都設立了作坊,全靠手工來做,需要多少人力?人家還要不要種地了?
所以,流水線必須建起來,還是土辦法,用水車帶,王況的初步設想是,作為儲備的菜餚罐頭,只要做一樣就行,那就是梅菜臘ròu,這個菜餚甚至都不需要用到廚師,不用廚房,只要將梅菜乾泡發好,擠幹水分,再與洗淨切好的臘ròuhún勻了裝罐,封好後投放到水中煮上半個時辰就得。
這中間牽涉到的罐裝可以用人工裝,也可以用機械實現,上面,煮的時間也可以用機械來控制,這些從理論上都不難,只要水車足夠大,能提供足夠的動力就行,第一代老式車chuáng都可以用水車帶動,一架水車要帶動好幾臺車chuáng,何況只是個流水線及上面的附屬裝置呢?
做東西都要從易到難,王況準備做的第一個流水線就是簡單的傳送裝置,一直在罐裝之前都由人工cào作,一罐罐封裝好的罐頭,只須頭朝上放到傳送帶上的一個個托盤裡,托盤用機械的辦法做到定時移到大鍋中煮上一個時辰,然後又能自動的移出來到融化了的蜂蠟池裡浸泡一下將蓋子和竹筒中的縫隙填上,同時也將竹筒表面鍋上一層蜂蠟,保證空氣不能滲入,再移出來就是成品罐頭了。
第三二一章 土法流水線(下)
第三二一章土法流水線(下)
王況現在要用的鐵,都是不算在建州每年的固定配額裡的,為了讓王況能夠不受限制的幫著搞出好東西來,朝廷在建州另設了個銅鐵庫,這是天下有史以來首次為了滿足某個人的需求而單獨設立的銅鐵庫,就是現在的將作大匠都沒這個待遇。4∴⑧0㈥5
銅鐵庫裡的東西,王況想要多少就拿多少,這個銅鐵庫是由建州代管,每半年根據頭兩個半年所耗費的銅鐵結算一次,及時的補充庫存。
銅鐵庫有朝廷派來的羽林軍士看守,只認王況的條子放行,其他人都不好使。看守的羽林軍也不對建州鎮將府負責,是由兵部和工部直接管轄,想要調動這一支人馬,除了要兵部行文外,還需要工部的印章才行。
王況剛穿過來的時候,還想著自己不懂許多工業品的配方,在這世界上站不住腳,但是這麼些年下來,他也發現,古代的中國,技術水平並不低,其他不說,就說這個時代的鏡子,已經是鍍水銀的鏡面,並不是後世人想象的只是個光禿禿的銅面磨平,其鑑人效果不比後世的鏡子差到哪去,無非就是貴點,稀少點,一面鏡子需要幾兩乃至幾十上百兩銀子而已,以孫銘前以前的財力,不過只有那麼一面巴掌大小的銅鏡而已。
當初王況在那小破廟裡醒過來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想到了做鏡子,幸好,他當時沒那條件去做,否則等他真的試驗出來了,見到人家的鏡子豈不是要鬱悶得半死?這個念頭,在進到富來客棧的第一天,見到鏡子的時候,就被他徹底的放棄了。
明《天工開物》記述:“唐開元宮中鏡盡以白銀與銅等分鑄成,每口值銀數兩者以此故。硃砂斑點乃金銀jīng華髮現……;唐鏡、宣爐皆朝廷盛世物雲。”硃砂就是硫化汞,而且柳老夫子在王況跟他學字一段時間後,丟給了他一本《考工記》,裡面,就詳細的記錄了銅鏡的生產工藝:將純紅銅和錫,或鉛或鋅,透過嚴格配比,進行冶煉溶化,再灌入模範,冷卻後取出máo坯,最後進行機械加工磨平鏡面,表面塗錫汞,即成為可照容的日用品的銅鏡。4∴⑧0㈥5《考工記》是先秦古籍,也是一本重要的科學技術著作,它是chūn秋末齊國人記錄手工業技術的官書,那時候並沒有“鍍”這個詞,所以就用塗抹來說明。
因此,銅鏡並不是後世那些影視作品裡面那樣的模糊一片,古人的技術水準並不差,至少在王況看來是如此,只不過沒辦法做到大規模化,又受到jiāo通,傳承等的制約,又經歷了許多的浩劫,比如說焚書坑儒等等,許多技藝,後世只存留於傳說中罷了。
印刷術便是如此,所幸後世還是有不少學者心懷虔誠,窮盡一生的也要捍衛祖先的榮光,才會找到了木活字,在那些說中國印刷術是子虛烏有的人臉上狠狠的煽了一個耳光。
王況穿越而來,不光見識到了製作jīng美的璃瓶這樣小的後世以為祖先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