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部分(3 / 4)

小說:奧古斯都之路 作者:標點

門。大概是受匱乏木材的自然環境影響,而且落後得連城門後的甕城都沒有。得到情報的李必達即刻讓弓兵大隊和小型風箱砲跑了上去,事實證明他搞這個小型化的東西確有先見之明,不然靠那個大的黑筒風箱砲,在這種狹窄的地形裡是施展不開的。

龜甲陣這時散開成為橫陣,這是羅馬軍團兵士的掩護隊形,在正面和斜上方盾牌的掩護下,攻城器械可以比較從容地抵近地方的要塞,後背負著橢圓形盾牌的風箱砲手,將小圓罐拖著。冒著瓢潑的石子磚塊,艱難地靠在了加拉曼貼司的包鉛門處。他們不由得大聲罵該死,為什麼這玩意兒的噴射距離只有十五到二十羅馬尺那麼近!

由於看守兵力過少,而且加拉曼貼司人認為衝出去,若是進行肉搏戰,註定不是這個千人大隊的敵手,所以四門小型風箱砲排開時,沒有遭到反撲和逆襲,幾道“水龍”很快集中朝包鉛門飛去,上面滿是白花花黏糊糊的神秘液體,而後在後陣的阿爾普將骨哨吹響,麥德捷弓手將裹著亞麻布條和燃燒瀝青的箭矢,集中像紅色雨點般,射入了要塞的門,大火很快爆裂開來,近處的羅馬兵士忍受不了這種熱浪而紛紛退後,連砲手都驚懼地將小圓罐子丟開,往後奔逃。

接連幾聲火浪騰起,整個隘口都在燃燒,不光是敵人帶著火焰在慘叫著奔逃,羅馬人自己也是一樣,一些兵士和砲手躲閃不及而被活活燒死,李必達看到這翻騰的紅蓮業火,也詫異加上後悔,看來他把火器使用想的過於簡單了,這些玩意兒往往對己方人員的傷害更大。

但不管如何,待到兩個時刻過後,隘口處的包鉛木門被完全焚燬,夾牆也漆黑一團,扭曲坍塌了,敵我雙方在廢墟里的焦屍橫陳,而後由提圖斯。波羅帶領的先鋒百人隊,舉著隊標迅速越過了隘口,下面一片蒼茫的原野麥田,果然這段山脈是加拉曼貼司人的天然屏障,擋住了沙漠裡炎熱的風,內裡王國氣溫怡人(當然是相比較沙漠而言),還有簡易的水渠橫亙其間,點綴著排排椰棗樹,在風中搖曳。

因為羅馬人果決的攻堅戰,他們僅僅損失了五十人不到,就突破了隘口,待到大約五十輛加拉曼貼司戰車,外帶兩三千名步兵來到距離李必達軍三個弗隆開外距離時,對方的酋長稍微觀察了下,就帶著車隊轉頭遁去,至於步兵們則似乎分散撤離,大概去駐守就近的要塞,牽制羅馬人進一步進軍了吧!

接下來就是掃蕩般的蝗蟲戰術:羅馬人將麥田中間的某個村莊全部鏟毀填平,並扒開了水渠洩水,引入挖掘獨立的渠道將淡水引入營地,以防止加拉曼貼司人在其間投毒。而後李必達下令紮起三個呈“品字形”排列的營壘,規定兵士要嚴格按照堅固的冬令營方式構築,每個營壘各駐守一個常備步兵大隊外搭一個輔助弓兵大隊,隨後河運衛隊與神墓衛隊,外帶輜重人員屯在左下方營壘,塞拉匹斯軍團和四個十三軍團步兵大隊在賽爾哈帶領下屯在右下方營壘,首席千人大隊與五個最堅整的步兵大隊,外加附屬騎兵大隊,屯在最前方營壘,為此這個營壘裡還開闢了供騎兵出擊的側門。

李必達要求,最前方的營壘中,每天都輪流抽出兩個大隊(千人大隊出勤時就單個),在一個輔助弓兵大隊的衛護下,繞著營壘為軸心,四處劫掠收割冬麥和馬料。

每次打秋風,不是總司令官李必達,就是副將佩特涅烏斯親自帶隊,因為很害怕遭到加拉曼貼司戰車的突襲,在場的兵士排成方方正正的空心四邊形,將麥田圍在中間,將盾牌和武器伸向外邊,弓兵大隊就揹著弓箭和鐮刀進去收割,完事後還要對著營壘派出傳令,等到三百名維比奇納斯人騎馬來接應後,才變更為行軍縱隊,帶著收穫回營。

這種任務,李必達都不放心交給努比亞黑人去完成,只有最富有紀律的十三軍團才能勝任。

而另外一邊,加拉曼貼司人缺乏攻擊堅強堡壘的勇氣,他們太依靠自己的戰車了,而不信任善於攻城拔寨的步兵,只能將界線那邊的己方麥田盡數收割,並把村莊焚燬,蓄水池填平,堅壁清野,撤往更遠處據守。

第29章掃蕩(下)

既然將戰火燒到敵人的統治區域了,李必達看到橫跨數十羅馬裡,長近百羅馬裡的地區變為無人區,不由得哼起了小曲,劫掠的麥子足夠供我軍連續作戰四五個集市日的了,下面就是用武之時。

他將埃西歐人志願者喚來,詢問:“據說加拉曼貼司人最倚重白色的金子和紫色的金子,那麼他們的礦區在什麼地方?”

“紫色金子還在那邊邊境的山洞之中,距離這兒極為遙遠,倒是在科爾風(左側)刮來的方向,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