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部分(3 / 4)

小說:奧古斯都之路 作者:標點

衣,面色潮紅滿是汗水地倒在肩輿上的靠枕前,幾名宦官和侍妾不斷忙前忙後,鑷起冰塊給他消暑。

周圍,被陽光折射變形視野裡,帕提亞的烤箱騎兵,人馬滿身披掛,盔尖閃著讓人不快的光芒,接著就是穿著花點或條紋袍子和長褲的輕裝步兵們,有的舉著巨大的柳條盾牌與長矛,有人挎著弓箭和斧頭,就像一道五彩繽紛的河流般,在海羅德國王的身後,是根本不靠譜的阿拉伯牧民,他們大多騎著母馬與駱駝,大熱的天也把毛髮與容顏給用頭巾遮蓋住,因為他們認為露出頭髮是極度不詳的,手裡都舉著長而薄的刀片,海羅德倒是害怕隨時會給自己來這麼一下子。

“這個該死而恐怖的天氣。”國王不停地埋怨著,將嘴裡的碎冰咬得吱呀吱呀作響,不由得懷念起了涼爽宜人的帕提亞山谷行宮,但現狀如此,也只有先碾壓掉當面的敵人,再與亞美尼亞軍隊會師才是正途了。

第12章引誘(下)

接下來的,和羅馬人的小規模接觸戰鬥,讓海羅德與他的將軍們感到不安,在東部邊境與敵方敘利亞戍守軍團作戰的蘇雷納,不斷有攻城略地的捷報傳來,但在這道北面戰線上,羅馬軍團根本沒有困守一地的意思在裡面,許多城堡和水源,被他們預先廢棄,兵力也被靈活地抽調走了,帕提亞人的輕裝騎兵,在奧平河和奇諾多夏城外的一百二十羅馬裡距離處,遭遇到了羅馬人的僕從騎兵,似乎是高盧人與努比亞人聯合而成,並且有輕裝弓手協助他們作戰,戰術極其古怪,根本不像是傳統的羅馬軍團——當帕提亞輕騎上前時,對方的騎兵就跳下馬,將馬匹置於身後的保護下,和步兵聯合在一起列成寬大的橫陣,箭如雨發,並且他們手裡的弓,射程與威力絲毫不弱於帕提亞人手中的,專門撿著帕提亞的坐騎射,並且羅馬人還會在陣地的前沿或兩側的山麓或森林裡,事先埋伏小股的重灌步兵,對佯裝敗退或者真的敗退的帕提亞騎兵,進行短促突擊,經過一連串的打擊,帕提亞騎兵往往無法獲得重新集結的機會,不然就是誘敵變成真的潰退,屢戰屢敗。

海羅德氣急敗壞,對面的羅馬人似乎早有準備,有意識地分成兩到三個戰鬥團體,就在奇諾多夏城以南的堡壘群廢墟里,輪流不斷地打擊著己方大軍的前衛,他想集結全軍和羅馬的將軍決戰,但對方的速度也是飛快,根本不給他這個機會。許多時候就連精於速度的帕提亞人。也只能跟在後面吃灰。

這次李必達遊刃有餘。他完全模仿庇主《馬西人戰史》裡,馬西國當年調戲吊打羅馬人的招數,或者是塞脫烏里斯以前在西班牙對梅特拉或龐培展開的游擊戰術。即依託奇諾多夏豐裕的儲藏為基地,讓以重灌戰術為準則的四、七軍團快速收縮,駐防在外牆戰線,並且隨時出動部分大隊,配合安東尼、杜松維耶的騎兵,以及賽爾哈的塞拉匹斯軍團作戰。不斷牽制消耗帕提亞國王的隊伍。至於法奧比納斯的昔蘭尼人軍團,被賦予額外的使命——他們冒著夜色出發,突然佔領了奧平河右岸,能夠威脅到帕提亞大軍糧道的拉米伊山,並且燃起了煙火,豎起了旗標,在對海羅德發出了色彩鮮豔的警告。

這下,數萬龐大軍力的帕提亞人,感到了極大的苦惱,他們無法從肉眼判斷。哪一邊才是羅馬人的主力,最終海羅德決定穩妥為上。他將全軍分為三部分,一部分讓將軍門緹斯帶領,負責在北面進攻從奇諾多夏出來的羅馬人;而後他親自帶領右翼,大部分是精選的重甲騎兵和輕裝騎兵,左翼則由另外位叫納西卡的將軍統帥,這一翼人數最為眾多,大部分是投石手、弓箭手和各類輕裝步兵,還有阿拉伯的駱駝兵,納西卡不得不將其分為了前後兩陣。

為了保障進攻拉米伊山左右兩翼間的縫隙,不被羅馬人攻入,海羅德將最重灌的數百名“烤箱騎兵”充當了“鏈條”的角色。

就在龐大的帕提亞軍陣在漫天飛塵裡艱難調動時,李必達留下了安東尼的第七軍團,和保盧斯的四軍團,並讓佩特涅烏斯留守奇諾多夏城,而後帶著塞拉匹斯軍團和騎兵大隊,外帶兩個輔助弓兵大隊,在山坡北面機動,疾馳到了拉米伊山上,“不要豎起任何旗標與隊標,弓箭手用皮革囊保護好弓弦,全部隱藏在山谷和昔蘭尼人軍團的背後。騎兵大隊也是如此,將所有的坐騎馬匹放低伏倒。”

這樣,所有的精兵都隱藏了動向和殺氣,李必達與薩博等將佐登上高地,觀測著山下一片塵囂的海羅德的軍隊,隨後命令埃西歐人,在己方的右翼部位,割去一切的長草和灌木,形成了道突擊的平坦通道。

“作戰的決勝區位,就在我方的右翼,所以戰時我來親自指揮!還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