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兒,回營。”
祝融抬頭一看,見姜述正溫柔地望著她,不覺心中一暖,狠狠瞪了孟獲一眼,當下不發一言,跟隨姜述回營。孟獲跪在地上良久,直至親衛上前將他扶起,他才回過神來,望著漢軍營門,孟獲搖了搖頭,小聲說道:“她的心裡一直不曾有我,我又是何苦呢?”
擊殺孟獲的良機,被姜述和祝融夫人輕輕放過,諸將都沒有感到惋惜,自信的大漢兵將不會倚此取勝,在他們眼中,孟獲一個蠻族小王,殺之只是舉手之勞。
次日一早,親兵發現孟獲在居室自殺,急忙通知諸將前來。諸將在桌上發現兩封遺書,一信寫給姜述,另一封交代諸將,持此信赴漢營歸降。
漢軍正準備攻城,只見城門大開,北洞蠻族皆頭纏白布,打著白旗,舉手出城投降。姜述聞訊趕來,為首蠻將遞上一封信,道:“今逢我王之命,持此信來降大漢。”
姜述接信一看,信上敘述與祝融相識經過,以及後來發生諸事的原因,如今見到祝融之面,心中悔恨莫及,只能自刎謝罪,以求心安。又言明北洞蠻雖然侵過漢境,卻未殺過漢人平民,請姜述饒過這些降兵。
姜述策馬回營,將信交給祝融夫人,嘆道:“想不到孟獲也是一位痴"qingren"。”
祝融夫人看完信,良久未語,向女衛討來火種,將此信燒燬,對姜述道:“南疆已無掛礙。”
姜述將祝融夫人擁在懷裡,輕輕說道:“等我們取了木鹿大王首級,祭奠過你父兄,我們就回京去。”
姜述親臨戰場,諸路漢軍奮勇上前,南洞蠻族壓力頓時增大,北路漢軍連續奪關,徑直殺往王城。南路太史慈更是一路猛進,南北兩路漢軍很快在南洞王城會師。木鹿大王交戰不利,棄了王城,統兵往東集中,借山林之利與漢軍周旋。
漢軍並不與其糾纏,姜述一聲令下,開始放火燒山,燒盡山林百里,木鹿大王殘兵敗將皆暴露在眼前。姜述站在高處,打量著背水結陣的南洞蠻人,笑謂李嚴道:“此戰結束,南疆只餘安南一國還值得一戰。”
李嚴道:“只需主公一聲令下,安南一舉可破。”
姜述看著嚴陣以待的迫擊炮手,笑著搖了搖頭,道:“與蠻族相戰,勝之不武。”
隨即寫了一封書信,讓人送給木鹿大王,信上言:“南洞蠻向與大漢沒有糾紛,今你等已陷絕地,此戰南洞蠻必滅族也。所謂上天有好生之德,你等為王為將者,當思部下生命珍貴。限定半個時辰,若不歸降,我軍大炮一響,南洞滅族矣。”
南洞蠻人信仰與眾不同,並不懼死,木鹿大王回通道:“我國族人以戰死為榮,死都不懼,又何懼族滅?”
姜述看完回書,輕嘆一聲,道:“自尋死路,又怪得了誰?”
望著南洞蠻排列整齊的軍陣,姜述一聲令下,只聽大炮齊鳴,無數顆炮彈落入南洞蠻軍陣內。這些炮彈大多是開花彈,威力更大,戰場上巨響不斷,濃煙四起,慘呼連連。
大炮轟鳴了兩個時辰,炮彈全部用盡,炮手才停下手來。待濃煙散盡,再看南洞蠻士兵,十成裡已經去了八成,殘存士兵也似被炮彈驚散了魂魄,呆呆地怔在原地。
“殺……”李嚴、徐晃、姜維、典韋等將各自引兵殺上,漢軍掄刀劈砍,只見白光閃閃,刀下絕無半個活口。
姜述看著一邊倒的戰面,失去了觀戰的興致,對祝融夫人和孫尚香道:“走,我們去祝融家鄉看看。”
南疆風景秀麗,西洞更是美如仙景,姜述一路上游山玩水,十餘日才來到西洞王城。親衛早已探知西洞王陵墓所在,在前引領眾人過去。祝融夫人一路上頻頻回首,望著已無人煙的故地,心情澎湃跌伏,待見到父兄陵墓,再也控制不住,跪在墓前大哭。
姜述也未上前勸解,從親衛手中拿過祭奠之物擺上,點燃紙錢,鄭重地叩了三個頭,然後上去扶起祝融夫人,輕聲說道:“走。”
南洞蠻滅國以後,安南王院禹收到姜述親筆書信,寫道:“安南國小人少,兵備不足,非大漢之敵。你國國民性情溫和,你可率眾獻地歸降,不失富貴,百姓可免刀兵之災。如何決擇,請君三思!”
院禹會集文武,連議三日,皆無解決之道,不得不舉地而獻。安南貴族被遷至內地安置,其境歸占城管轄。改南洋都督府為南州,命逢紀為刺史,周瑜兼任兵曹。
甘寧水軍並未全部撤回,在南海岸擇地,徵用當地民夫建設軍港駐守。益、荊、交三州兵馬退回各州,高順部返回洛陽,姜維、徐晃兩路大軍留在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