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走著瞧!”
第五百二十二章龍起安陸(三)
內閣值房內,幾位閣老全都侯在這裡,每人臉上的表情倒沒有多悲傷,更多的則是嚴肅。痛不欲生,那是做給外人看的,死的只是一個皇帝。天子與士大夫共天下,這些閣臣作為士人首領,在意的是整個天下的得失與走向,至於說皇帝的死,跟他們又有什麼關係?
演那出哭靈的戲碼,是演給別人,如果在內閣還演這個,在其他同僚面前,就不用做人了。這裡面唯一有悲容的,倒是首輔楊廷和,想到自己一手教大的弟子,剛剛在自己眼前死去,他心內頗有些不是滋味。不過為政之人,自然有大毅力,倒是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
比起心裡的悲傷來,現在另一種情緒在他身上在起主要的作用,多年以來,因為天子的任性,整個朝廷的發展在他看來,已經到了一個很危險的地步。照此發展,國將不國,大明朝的祖宗基業,怕是就要毀於一旦。
現在這個任性的天子已經不在了,在新君到來之前,整個帝國的運轉,就都掌握在自己手中。就讓自己用這段代政的時間,把那些錯誤都改正過來吧。這種全憑隻手挽狂瀾的使命感,讓這位年過花甲的老人,彷彿又回到了自己初中進士時的少年時光,身上滿是力氣。
鎮守中官、外四家軍、各國使臣、皇莊皇店、內帑……在楊廷和眼前,有太多太多的問題,等著他去解決。在新君到來之前,將這一切變成既成事實,這樣就不怕新君到來之後,繼續這些錯誤的國策。
蔣冕道:“石齋公,新君的人選,已經報到內宮了?太后那邊,可能通的過?慈聖太后一直屬意蜀王世子,江彬那邊,也要防範他狗急跳牆。”
在這內閣值房裡的都是自己人,說話是沒有什麼忌諱的,楊廷和道:“湘皋放心,老夫已經以兵部的名義,給被天子派去戍守邊關輪值換防的京營將士發了公聞,調他們回京。京營精銳不日就能到京,外四家軍不過是烏合之眾,只要有京營精銳壓住場面,就不怕他們生了什麼變亂。至於內廷那邊,誰來繼位不是婦人和宦官所能決定之事,我們外廷做出了決議,她們只要用寶就夠了。聖天子尚且應垂拱而治,何況是太后?大局如此,沒有她不答應的份。”
這時,一名宦官從外面進來,看著幾位閣老,頗有些膽怯,小聲道:“太后……太后有懿旨……”
楊廷和已經連場面上的禮都懶得行了,不耐煩的揮了揮手“說!”
那宦官嚥了口口水,大著膽子展開了手中的黃綾“皇帝寢疾彌留,茲令迎取興獻王長子厚熜來京,嗣皇帝位,一應事務俱待嗣君至日處分。嗣君未至之時,一應朝廷內外大小事務,皆由內閣處分。”
“好吧,太后的懿旨我們已經聽到了,你可以走了。至於誰去接駕的事,等我們討論完,會通知太后的。”
那名太監見這些閣老的模樣,總覺得脊背發涼,不由自住的跪下磕了個頭,然後一溜煙的逃了出去。
楊廷和沒心思顧忌一個太監的看法,而是對幾位閣臣道:“列公,眼下的幾件大事,一是為萬歲治喪;一是迎接嗣君;再一件,就是處理善後諸事,把這些年的損失都補回來。列公以為,這事如何分派?”
毛紀道:“石齋公總領全域性,代政監國,這是沒話說的。內除弊政,外擒奸佞,這些事都要石齋公排程才行。其他人,是沒這個資格做的。至於治喪之事,老朽或可為之。迎立嗣君麼……”
梁儲拈髯道:“老朽就把這差事接下來吧。上次走了一次東南,安陸也算路熟,不過這迎接嗣君的人選,可要仔細斟酌。”
迎接嗣君這種事,在大明朝還是破題第一遭,大家都缺乏這方面的經驗,從流程到人選,都要仔細斟酌。楊廷和道:
“國不可一日無君,比起那些規矩來,現在最重要的是,把人接來。只有萬歲坐在紫禁城裡,才能讓文武安心,才能讓朝政恢復正常運轉。所以路上必須快一點,越快越好。至於人選上,依老夫看,定國公徐光祚、駙馬都尉崔元、司禮監秉筆太監谷大用、建昌侯張延齡,禮部尚書毛憲清,加上厚齋兄,你們這一行人前去迎駕,列公覺得如何?”
這份名單裡,包括了內廷、外朝、文臣、武將、勳貴、外戚,基本將大明朝眼下各方勢力全都囊括了進去。由這些人組成的迎接團隊,算是四平八穩,滴水不漏,在最短的時間裡,做出這樣的選擇,也著實顯示出不凡的素質。
蔣冕沉吟道:“張延齡?他似乎與興獻王府那邊,有些……”
“就是因為他和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