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越簡單越好。
可是現在她們是要求子吧。安靜的坐著能求得到?
用哪種動作?哪種規模?
祭祖的?祭月的?祭天的?拜佛求道的?
等等; 無論哪種都是需要動作很大的吧。大家都在安靜坐著看月食的時候; 自己突然跪拜什麼的。這算是御前失儀吧!
而且求子; 求寵這種事情,要默默的做,偷偷的搞; 自己一個人求才對。
敲鑼打鼓有失天家顏面。
那麼……有沒有安靜點的,就能達到效果的?
本朝沒有就翻前朝的,三皇五帝到如今那麼長的歷史,總有個把能符合要求的模板吧。
整個後宮都行動起來了,大家託人回家問來不及了,於是紛紛開始翻閱古籍,詢問年長的嬤嬤,該怎麼祈福會比較有效。
一時間,後宮公認學問最好的慧昭儀那邊門庭若市。
鴻源閣裡全是借書的后妃。
明天就是中秋了!!再不準備就來不及了!!!
幸好司軒今天也挺忙的,如果他今天心血來潮的翻個牌子或者去後宮走走的話,就會遇到整個後宮全空的奇景,保證找誰都沒空。
司軒在忙啥?忙著在最後圈定,要清理的御史名單。
在韓立幫忙下,御史們再度被激出了一次問題。
對於在大臣中插自己的暗裝能有這樣的效果,司軒表示喜出望外,恨不得多聯絡幾個。不過人選方面得慎重,他可是選了很久才挑中韓立的。估計整個大墨也就能出這麼一位天才嘴炮。
御史,監察百官,提督各道。為天子耳目,監控朝野上下,糾劾百司。
通俗的說,就是紀委+廉政公署+公安。
凡是百官的事情,只要御史覺得是事兒,他就能找你茬。
上奏天聽,這個人怎麼怎麼怎麼了,請聖裁。
當然若是什麼雞毛蒜皮的事情都直接上達天聽,那皇帝的工作基本就和居委會調解員一樣了。
基本上御史查出了什麼事情,或者有什麼懷疑的事情,都是要走流程的。
官員人品方面的以及工作業績的事情找禮部和吏部。
官員違法犯罪方面的事情,找刑部。
只有一個意外,能跳過所有步驟,只要有初步證據以及初步懷疑就能直接御前告狀。
那就是涉案事情太大,或者是涉案官員品階或者爵位太高。
這也導致了一個問題,若是沒什麼大官犯事,御史在朝堂上露臉說話的機會就很少。
就算有什麼事情,那也是搭配刑部和吏部禮部一起。
他們的光芒完全被掩蓋了。
尤其是現在的朝廷,新帝剛剛登基六年,新老朝臣交替了一波。
能走上金鑾殿上朝議政的人,“晚節不保”總是比“出師未捷”的要多。這批新人可以說是穩得很,一腔熱血的勵精圖治。
再加上還有黎崇這個妖孽在暗中掌控。
就算是不信司家皇位交疊大多和平共度的邪,想要從龍之功的話。
兩個皇子,一個五歲一個三歲,要戰隊也沒那麼禽獸的。
大臣中壓根沒有什麼大波瀾。而老天也像是幫司軒一樣,他登基後,全國各地出的事情都是一些可控範圍內的災情。
沒大事,自然也沒大錯。
御史們也真是憋壞了。
靠著嘴皮子吃飯的御史能甘心這麼一直憋下去嗎?
於是可憐的皇帝陛下就中招了。
幾乎所有的御史的目光都牢牢的緊盯司軒。
皇帝高坐龍椅,百官都有糾錯權。
大墨的太祖對自己的後代留下這樣的遺訓:有人肯說你的錯,你才能明白自己錯在哪兒。但是若是你們因為這條,被百官刻意找茬打壓,壓得毫無存在感。那讓出皇位吧,大墨不需要壓不住群臣的皇帝。
這條祖訓很大程度上消弱了皇權的威嚴,卻平衡了朝堂的某種穩定。
後繼之君也不是沒有在遵守祖訓的同時讓自己略微輕鬆一點的對策。
司軒不想沒有人對自己說實話,更不想整天有人廢話。
他所做的就是把這種勸誡的權利進行了分化,工作上的錯誤和得失百官在朝堂上直言,御史無權開口。君王德行上的失職由御史負責。
這個分化是在登基之處,大家在摸索新帝風格的時候雷厲風行定下的,等御史們回過神,發現自己的權利被消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