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她滿腔的怨恨也一下了發不出來,更讓她有一種急火攻心的感覺。
自打李治駕崩後,武則天就再沒找李晨索要撫愛,兩人之間快半年沒發生親密關係了。兩人之間有隔閡,武則天看上去越來越憔悴,讓李晨也有點不安的感覺起來。
也在秋涼漸起的時候,情緒低落的武則天在受了涼後,終於病倒,並且病的很兇險,甚至一度陷入昏迷狀態。李治染病後駕崩,李旦生了病後暴亡,武則天又病倒,讓朝堂上的大臣們心裡都慌慌。
他們生怕武則天也步李治和李旦的後塵,那樣的話大唐朝堂肯定會陷入動盪之中。(未完待續。。)
第二十八章這是個難題
李治駕崩已經好幾個月了,隨著時間的推移,朝堂上的風波也慢慢平息。不過武則天病倒的訊息傳來,許多人覺得動盪馬上就要來,皇帝李顯肯定不會放過這機會,肯定會進一步攬權,將權力從武則天手中爭取過來。如果武則天一病不起,那大唐的權力肯定會重新集中到李顯手中。
如果李顯完全掌握了權力,那朝堂上的格局肯定會有大的改變,武則天信任的那些大臣,說不定就會被打倒或者邊緣化,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麼。
憂心的人不少,慶幸的人同樣很多。武則天病倒,不能過問朝事了,李顯和韋氏都輕鬆起來,他們覺得這是上天給予他們的最好機會。特別是韋氏,她非常期望武則天就這樣一病不起,那樣再沒有人能威脅到她和李顯的地位。如果武則天就這樣倒下了,那李晨對於她來說也是可有可無。
她已經在想,是不是要拿掉肚子裡的孩子,省得被李晨捏住把柄。
李晨顯得重要,只是因為他是武則天非常信任的禁軍將領,掌握了內衛。利用他,可以用來對付武則天,即使李顯對付不了武則天,那有李晨當靠山,李顯以後被武則天架空,韋氏覺得她依然有掌權的機會,畢竟武則天比她年長的多,終有一天要死去。但如果武則天現在就死了,李晨的重要性馬上降到零,只要李顯親政了,要將李晨的內衛將軍之職免掉,那是輕而易舉的事。
因為有這樣的心思轉變,她馬上對李晨疏遠起來,李晨幾次秘密的約見,她都以身體不適。或者李顯要回來等其他不方便的原因推託。
李晨也很快就明白了韋氏的心思,但他並沒惱怒,只是冷笑離去。他回去細細思量,並和病榻上的武則天密談後,也將武則天的病情誇大,讓人覺得武則天隨時會斃命。
其實武則天的病情並不是非常嚴重。只不過心力憔悴之下,給人以垂死的感覺而已。武則天的身體原本就比較不錯,挺健康強壯,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大的身體**。
在武則天身體病重這段時間,李晨令武團兒細心照顧,他也經常親自勸解開導,並經常給予武則天以身體的按捏。說來也奇怪,在李晨的開導及按捏之下,武則天身體的**竟然也起來。看上去憔悴的她,竟然在某一天想到了要和李晨親熱,並在親熱過程中,表現的非常主動。
自那一天後,她的氣色就開始恢復,並且時常需要李晨的疼愛。
在床弟交歡的過程中,李晨也將宮中的最新變化,特別是李顯和韋氏的異動大部告訴了武則天。對此武則天只是冷笑。兩人也密議繼續讓武則天裝病,讓外人知道她的身體並沒多少起色。
武則天染病。不能過問朝事,李顯原本有的那種芒刺在背的感覺少去了,一些潛藏著的想法也就油然而起。其實李顯並不懦弱,二十幾歲的年輕人,都是血氣方剛的,這從他酷愛馬球運動這一點上可以看出來。只是因為武則天太強勢。自己的幾個哥哥又被母親收拾的很慘,他只能壓抑自己的個性。
武則天病重後,沒有人對他有壓迫,大部朝事都是由他自己做主,輔政的大臣們也尊重他的意見。李顯也充分感受到了權力給他帶來的榮耀,有些飄飄然起來。他也期望自己的母親就此一病不起,再也不要和他爭奪權力。他也趁自己母親病重這段時間,展開一些人事調整及實施了一些新政。
他將宗室王李道宗之女婿韋待玠提到侍中之職,補上了侍中之缺。
雖然說皇帝選一能臣任宰相是正常之舉,但李顯在武則天病重的時候,沒徵詢武則天的意見之下就做出此決定,任何人都感覺到了不同尋常。
李顯還採納了其他一些大臣提請的建議,實施了不少新政,可以說,只要他認可的事,馬上就會拍板實行,乾脆的甚至超過了武則天和當年的李世年。
李晨也很快就將這件事弄清楚,並將李顯和韋氏的一些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