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2 / 4)

小說:武唐春 作者:莫莫言

自大唐建立以來,大唐軍隊遭遇到的最大的敗績,也徹底改變了青海的局勢,導致青海幾乎全部落入吐蕃人之手。

在大非川兵敗之前,大唐軍隊幾乎是天下無敵的代名詞,在一大群名將的帶領下,唐初時候的對外戰爭無往不勝,滅東+突厥,平吐谷渾,高昌、西突厥、薛延陀、高麗、百濟、蔥嶺及其他西域諸國先後臣服於大唐軍隊的鐵蹄下,吐蕃人也在松州城外被打的灰頭土臉。

大非川戰役,一代名將薛仁貴,率五萬精兵出征吐蕃,遭到吐蕃人優勢兵力的合攻,最終慘敗。這次戰役,吐蕃人也遭遇慘重的損失,不敢趁勢進攻,可以說,大非川戰役的後果並不是非常嚴重。

但大非川戰役後面的青海之戰,卻讓青海的大唐軍隊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一度使青海及整個西域的局勢岌岌可危。有人以這是大唐與吐蕃之間較量的分水嶺來形容此戰,足見其影響之深遠。

這場戰役,大唐軍隊的指揮官是一個叫李敬玄的宰相,是個基本不懂軍事的文職官員。這個對文職官員人為何會來青海領軍呢?那就關係到朝中權力的爭鬥。

李晨記的,原本是劉仁軌在青海坐鎮指揮,與吐蕃人對抗的。劉仁軌威名遠揚,吐蕃人不敢輕舉妄動。但朝中的宰相李敬玄與劉仁軌有私怨,對劉仁軌上奏的事,經常故意刁難,徹底惹怒了劉仁軌。劉仁軌上奏朝廷,說青海之局勢,只有李敬玄這位能人能化解。

皇帝李治最終接受了劉仁軌的奏議,以李敬玄坐鎮指揮青海之兵事。

但李敬玄不懂兵事,戰爭開始後,又是瞎指揮,先鋒人馬遭到吐蕃人的伏擊後,又不及時求援,而是下令全線撤退。因為李敬玄的無能,最終導致了大唐與吐蕃之間青海之戰的慘敗。

這些是李晨穿越之前一些歷史資料中看到的記載,不過在穿越過來後,他並沒有聽到最近大唐軍隊與吐蕃軍隊之間在青海發生什麼大規模的戰爭,也沒聽到大唐軍隊遭到慘敗。也就是說,這場影響深遠的戰爭,還沒有發生。

李晨在後世時候研讀史書時候也看到過另外一點,那就是在這場戰爭發生之前,大唐朝廷下發了《舉猛士詔》,向天下廣募勇武之士,準備對吐蕃人發動全面的進攻。

結合他所知道的歷史知識判斷,現在的時間點就是在青海之戰發生之前。

王方翼剛才所說的《令舉猛士敕》就是歷史書上所寫的《舉猛士詔》。

還有一點李晨可以確定,現在距離青海之戰發生的時間肯定不會多了。因為想到了這麼多,李晨在沉默了一會後,突兀地問了一句:“王刺史,現在主鎮青海軍務的是何人?”

王方翼在說話間一直留神檢視李晨的神情變化,他發現,李晨在聽了他的話後,一副驚疑不定的神色,好似正在想什麼事情。他不動聲色地觀察,卻沒提防李晨突然問了這麼一句。

這句話問的太讓人吃驚了,王方翼不由的動容。

不過他心境到底沉穩,不動聲色地回答道:“如今坐鎮青海的是尚書左僕射劉公,他以洮河道行軍鎮守大使的身份做鎮鄯州,全面排程青海的軍務。怎麼,李公子對此有何高見?”

“尚書左僕射劉公,那就是劉仁軌?”李晨疑惑地問了一句後,馬上覺得自己問的不妥當,對劉仁軌這樣得高望重的朝中重臣,直呼其名,實是失了禮數,當下趕緊跟進了一句:“劉公威名遠揚,吐蕃人一定畏懼,有他坐鎮青海,定不會有事。”

李晨這明顯與身份不合的話,讓王方翼起了興趣,他並不急著問李晨願意參加競武大賽否,而是將話題叉了開去,“看起來李公子對青海的事務看來非常關心,今日某也沒太多事,就與你一道討論一下青海的事,不知公子是否有興趣?”

“當然可以!”

第十三章青海之局勢

(感謝老稻的再次打賞~~~新的一週開始,衝榜中,求收藏,推薦)王方翼此來,原本只是想鼓動李晨,去參加後天舉行的競武大賽。

他讓李晨去參加競武大賽,並不是要李晨透過這樣的方式獲得名聲,換取他的推薦。李晨足夠優秀,不需要參加競武大賽,他就打算向朝廷推薦了。他只不過是想讓李晨這個騎射水平都非常不錯的人參加比賽,為競武大賽推波助瀾,聲勢鬧的更大,整個過程更精彩而已。

李晨的箭術和馬上槍術都非常出色,只要他出場表現一番,或者和人較量一番,一定會引起鬨動,吸引更多喜武之人參加比賽。

其實競武大賽這件事情在肅州城內外已經傳的沸沸揚揚,只不過李晨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