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魏的姑娘素來名聲極好,婚嫁不愁,就是在南魏裡住上兩年,蕭淑在邊關里長大的那份塵土氣也能得洗個乾淨。
蕭淑自也明白她在南魏呆上兩年的無限好處,在與魏氏說了一番話後,嘴張了張,遲疑了好一會兒才道:“母親可知林姨娘在邊關有許多產業?”
魏氏的神色微微一變,看向蕭淑的目光微凝,心中卻在猜測蕭淑這話是何意,是不是知曉了她們一行的真正目的。
蕭淑見魏氏的面色與之前有些不同,心下里也再猶豫說不說下去,然而話已出口,徒留一半怕也更遭人嫌。
“姨娘當年在邊關時,說過蠻人常年騷擾大慶,不過是因春冬手中無糧,為求生存而不得不入關掠奪,若是大慶能與關外蠻夷互通有無,便能保邊境安寧。”蕭淑道。
魏氏到底還是聽蕭淑說了下去,道:“林姨娘此話並非無理,蠻夷之地的確荒涼。”卻是沒贊同後面那一半之理。
蕭淑見魏氏搭話,心中便有了底氣,繼續道:“又邊關有商戶私下與蠻人交易,姨娘說恐有兵鐵往來,只怕牽連父親,倒不如將生意擺在明面上,好將那些商戶監控起來。”
“順帶著她也插手進去,日進斗金,還能補貼軍中糧餉?”魏氏接過話道。
蕭淑不知魏氏這句話是何意,只順著道:“姨娘這些年確實賺了不少,不敢說百萬,數十萬之巨也是有的。”
魏氏這才又看了眼蕭淑,“所以?”
蕭淑深吸了一口氣,良久才道:“所以姨娘與關外蠻夷之間往來頗深,與關外諸部落間的關係也不差。”
將話說到此處,魏氏也不能當作聽不明白,不然這便是在欺負她這個庶女了,“你想說的話,直說便是。此處南魏,日後大慶就只得一魏了,但說無妨。”
蕭淑將口中的氣撥出,道:“魏外公之事,便是三關之中,女兒也曾聽老人言,恐為誣陷。”
林氏在三關經營十餘年,收買人心無數,也因與外族互通有無而減少兵禍為大多兵士城民所敬重,然而卻也有年長者,心中記著的卻永遠是當年魏侯馳援三關的風姿。
“有人說,那一批兵器,恐為走私邊關,若前往西南面,群匪所需,卻也不用千里迢迢在嚴防的六關裡出入。要是私出關外……”蕭淑的聲音越來越小,最後只從袖中拿出一封信來。
“女兒愚鈍,卻也與姨娘相處十三載,知曉姨娘並非心無家國天下之人,她對蠻夷的仇恨,也不比三關裡的別家人少,又深愛父親,不可能叛國,只恐為下面商戶所欺。這是女兒知曉的,在三關裡與姨娘有往來的商戶名單,還請母親伸以援手,好還姨娘一個清白。”蕭淑跪地俯首將信供上。
魏氏接過信,只微微嘆了口氣,“你啊。”
不論此舉是蕭淑自己想做的還是背後有人指點,這終究是太過討人嫌。
蕭淑聽魏氏不言,只咬著牙又道:“女兒之前在侯府之中,只暗聽到老祖宗身邊的人言語姨娘不妥,前後左思右想,一直暗藏於心,日夜不得安寧,才有此疑慮,猶豫至今方敢說與母親聽。”
魏氏收下信封,卻是道:“你也知你外祖家三族俱滅,南魏尚未入仕,能與你姨娘如何清白?況朝中雖有為你外公翻案之話,然而陛下至今並未下旨明察,你姨娘暗逃也不過是因蕭家族內之事,你又何懼她被牽連進那些家國大事裡。”
口風裡半點不露風聲,到底想知道蕭淑知道多少。
蕭淑年十三,眼界雖遠遠低於魏氏這般閱歷深厚之人,然而也並非不知天下事的內閣小娘子,即便是當初在邊關之時,也有懷疑魏侯的叛國謀反之案可疑,甚至比魏氏母女更敢想遠一些,從那批兵器可能是要走私邊關而猜測有沒可能是邊關商戶插手,然後被林姨娘察覺為了扳倒嫡母而對魏外祖家陷害。
畢竟身邊的嬤嬤也說過自己生母死於林姨娘的算計,用嬤嬤的話來說那是個為了巴望權勢跟富貴爭寵奪愛無所不用其極的下作人,而林姨娘對自己姨娘身份有多在意沒有比被她養大的自己看得更清楚。
再三年後進京在林氏被削去誥命後,侯府裡的下人們深一句淺一句的說著魏家要平反的話,聯絡到蕭家老祖宗關住了林氏,連深愛林姨娘的父親都無法攔住,而後才有的替魏侯叫冤,偏偏之後林姨娘又千方百計的要跑,最後傳出父親尚主的訊息。
這些已經足夠蕭淑想明白很多事情,就是林姨娘犯了大罪了,而自己父親只得娶一直嫌棄的公主來保全侯府。
“要是沒有大過,以姨娘的才智她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