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柯林斯大使的建議和法方的壓力下,已決定放棄支援吳廷琰。”
一個學生驚問道:“為什麼?”
“歸納起來有幾個原因,一是早在吳廷琰回國接任總理前,美國就與法國達成過一個協議。內容大概是讓吳廷琰試試,看他到底行不行,具有試驗性質,同時規定了一個期限。結果提供了那麼多援助,甚至幫著逼走了阮文馨,吳廷琰仍沒能控制住局勢,艾森豪威爾對他失去了信心。”
李為民接過杯子喝了一小口水,繼續說道:“二是美國人認為有反對派的政府才是一個正常的政府,吳廷琰卻一直拒絕妥協,不願意與反對派合作。美國人認為他獨…裁,不民…主,所以想撤換他。”
平心而論,吳廷琰對華人算不上有多好,但一樣算不上有多壞。
如果換一個人上臺,在對待華人這一問題上,或許真不如吳廷琰。更何況現在已把注壓在他身上,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姜文水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緊皺著眉頭問:“美國放棄支援吳廷琰,我們該何去何從,難道倒向黎文遠?”
“黎文遠劣跡斑斑,不得人心,不管支援誰都不能支援他。”
李為民搖搖頭,微笑著解釋道:“美國人現在只是不支援,沒表示明確反對,並且美**事顧問團對**影響力沒那麼大。如果不是法軍干涉,**裡外夾擊,這會兒已經打到黎文遠老窩了。換言之,吳廷琰沒那麼容易下臺。”
一個學生猛拍了下桌子,恨鐵不成鋼地說:“先下手為強,他應該先發制人。如果趁法國人反應過來之前乾淨利落的解決掉黎文遠,哪會有現在這麼多事。”
“惠宇,事情沒你想得這麼簡單,坐在吳廷琰那個位置上,不但要考慮到輸贏,而且要考慮到政治。”
看著學生一臉疑惑的樣子,顧長庚不得不耐心地解釋道:“如果平川派盤踞在農村,吳廷琰會毫不猶豫派兵剷除。但平川派軍隊駐紮在人口密集的市區,打起來肯定會造成許多無辜市民傷亡,會造成巨大財產損失。
從二戰結束到現在,打了七八年仗,人心思定,不管誰先動手都不會得到人民支援。平川派名聲本來就很壞,現在又在法國人支援下挑起戰火,在政治上黎文遠已經輸了,可以說吳廷琰就等著他犯這個錯誤。”
“平川派鬧的越兇,人民就越支援政府?”
李為民笑道:“所以說優勢在吳廷琰這一邊,如果不出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