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他本人也更願意去一支弱隊當一個球隊領袖的情況下,太陽隊先跟他簽了一個五年近七千萬美元的合同,然後跟老鷹隊換來了波伊斯迪奧和兩個首輪選秀權以及四百九十萬美元的交易工資空間,這也是這個休賽斯里面除了熱火隊主導的那個大交易外最大的交易之一。
就是這個傢伙,每年就要拿到一千萬美元以上的薪水,史蒂芬左看右看,沒有看到對方有什麼特別之處,馬刺隊除了鄧肯以外,沒有人能夠拿到這個高的薪水,難道這個傢伙比吉諾比利還要牛?看不出來。
等到了比賽的時候,史蒂芬仍然沒有發現喬約翰遜有什麼比較突出的表現可以讓他拿到一千多萬的薪水,無非是投籃準一點,切入的時機好一點,偶爾還能傳出一個好球,在防守端倒是非常積極,吉諾比利在他的手下也沒有討到好。
不過這就值一千萬嗎?史蒂芬非常不解,這個自已努努力好象也能辦到呀,不過這個傢伙倒是不貪功,跟隊友配合的相當不錯,做為球隊的老大,看起來倒是非常沉穩。
等到波波維奇換上了上一場的替補陣容的時候,史蒂芬仍然坐在場上,史蒂芬很想問一聲,禁賽三場的處罰不是結束了嗎?怎麼還不讓自已上場呢,可是想想自已在球隊的地位,還是識趣地閉上了口,自已本來就是一個替補,上不上場完全要看教練的意願,自已這次違反了球隊的規定,在教練的心中肯定地位大降,不讓自已上也是正常的。
唉!史蒂芬在心裡長長地嘆了一口氣,雖然談不上後悔什麼的,凡是做過的事情,史蒂芬從來就不會後悔,已經發生的事情,後悔有什麼用呢,不如想想以後,不過自已這件事做的,損失可夠大的。
倒不是金錢方面的,主要是在球隊的地位上,特別是在教練的心目中,看來自已以後要加倍努力地在訓練中表現自已了,如果有機會上場的話就用出百倍的努力去表現,爭取早點回歸主力陣容。
整個上半場打完了,馬刺隊僅僅以微弱的優勢領先老鷹隊,到了下半場,艾爾哈靈頓突然大發神威,在外線連續發炮,咣咣咣投中三個三分球,一下子將比分反超了過去,羅伯特霍里的腳步明顯跟不上對方,波波維奇地板凳席上掃了掃,突然把目光定到了史蒂芬的身上。
看到主教練衝著自已招了招手,史蒂芬心中頓時掠過一陣狂喜,還以為這場比賽沒有上場機會呢,原來教練還記得自已,實在是太好了,這一場比賽邁克爾芬利和布倫特巴里仍然沒有上場,波波維奇寧願讓馬克斯和桑德斯上場,都不讓史蒂芬上,史蒂芬真心覺得沒有什麼希望,所以聽到能夠上場,史蒂芬也顧不得教練給自已安排的任務跟平常很不一樣,帶著激動和興奮就站到了場邊,等著死球的機會換羅伯特霍里下來。
史蒂芬對於聯盟裡的絕大多數球員都不熟悉,連認識都不認識,更不用說熟知對方的打球風格了,匆匆忙站到場上,史蒂芬只帶著一個任務,那就是限制艾爾哈靈頓的出手。
而史蒂芬對於艾爾哈靈頓的瞭解,僅限於剛才看到的那一會,史蒂芬只知道他跟羅伯特霍里一樣,做為一名大個子球員,卻喜歡飄在外線出手,甚至比羅伯特霍里離禁區更遠,也時間更長。
不過這樣的話對於史蒂芬來說是一個好事,如果讓史蒂芬在禁區裡面防守一個身高超出他近十公分的球員,那自然十分困難,而且內線防守跟外線防守或內線防外線屬於不同的防守型別,史蒂芬也並不擅長,不過外線防守的話就沒有問題了,雖然對方比史蒂芬高,可是史蒂芬一是有彈跳加成,二是史蒂芬可以使用貼身防守,根本不給對方出手的空間。
再加強艾爾哈靈頓跟羅伯特霍里一比,那是速度快腳步靈活,跟史蒂芬一比就不行了,史蒂芬上場了兩分鐘半的時候,艾爾哈靈頓只獲得了一次的出手機會,而且還是勉強出手沒有命中,充分證明了史蒂芬的外線防守能力確實非同一般。
而且史蒂芬上場以後,在鎖死哈靈頓的同時,也把老鷹隊的動態進攻戰術打亂,老鷹隊的教練是伍德森,跟波波維奇可以算得上師兄弟,兩個人都師從拉里布朗,但是兩個人學到的和理解的卻不太一樣。
雖然兩個人都非常強調防守的作用,但是兩個人的防守又都不一樣,至於進攻,差別就更大了,伍德森打的是動態進攻戰術,就是人人進攻,所有的球員都是那種機動靈活非常強的球員,然後不停地穿插,不停地擋拆。
這種戰術說起來非常強大,可是真的實行的時候,一旦一個環節停滯,就會影響到整支球隊,就會從動態進攻變成了各自單打,進攻立刻就會亂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