層次,清風的隊員無法既無法將他甩掉,也無法與他展開正面接觸。他就像一把懸在清風隊員頭上的刀子,隨時有割下去的可能。
場中唯一一個被激烈戰鬥排斥在外的人就是林風。他在外圍似乎是漫無目的的遊走著,但其實他的眼睛一直沒有離開對方後備隊員的動作。他深知如果想開啟缺口,就只能從對方的後備隊員身上下手。
其實林風現在手裡已經攥著一張底牌,他隨時可以斜插對方身後。這樣一來,對方的後備隊員如果不轉身面對林風,就必然會將空擋暴露在林風面前。
這種情況當然不能被清風接受,而如果他們的後備隊員轉身,那就等於是清風和中友一邊四對四,一邊一對一。四對四想吃掉對方很難,可是一對一的情況下,林風有十足的把握自己能在三分鐘之內將任何一個清風隊員逼離戰鬥場。
同樣的,這種情況也不會為清風所接受。那麼他們就只剩了一種選擇,全體壓上進攻,務求在最短的時間裡徹底擊倒中友。
也就是說,只要林風一亮底牌,勝負就將在十秒,甚至五秒中被決定。
不過那是沒有辦法時的選擇,林風也算不準在混戰的情況下,到底誰會贏。他只能期待著對方出現可以讓自己抓住的破綻。
清風用的隊形是輪轉換位。前排與中友交手,放一個人在後面,這樣那個在後面的隊員便隨時支援或者偷襲。但是現在有林風在一邊虎視耽耽,不但前方攻擊隊員進攻時有後顧之憂,後備隊員的行動力也大打折扣。他基本上不能參與進攻,只是偶爾會在情勢危急的時候迅速上前,接過處於險境的隊員面臨的攻勢,將他換下來成為新的後備隊員。這種位置的互換正是清風的絕招,他們使用的極其熟練,換位迅速毫無破綻,使得林風一時也找不到出手的良機。
在此雙方找到了平衡點,比賽真正成為實力的較量。關鍵就看誰先承受不住壓力而跨掉。
畢竟清風多了一個可以用來救險的人,他們漸漸在爭鬥中佔了上風。雖然林風發動的兩次突襲,憑藉著他對劍的良好感覺擊中了清風的兩名隊員,讓他們身上掛彩,不過卻整個局勢沒有太大影響。所有的觀眾都能看出來,清風是在一步一步的將中友隊員擠做一團。
林風連續在外圍突襲了兩次,但是清風的後備隊員總能很迅速的上來封堵他的攻擊路線,他們已經取得了優勢,這使得後備隊員可以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林風身上。而林風又不敢與對方過多的交手,他怕萬一被對手粘住,他們可以很快抽調人手來進行圍攻。
這一戰盡顯配合的威力,五個人的配合作戰就是比四加一要強。
場外。
從記者們冷笑著的臉上已經可以看出,他們都已經準備好在比賽結束之後狠狠給中友的老闆們來一下子。場上很明顯的,林風被徹底隔離於原中友隊員的隊伍之外……他根本無法發揮自己的作用。還說隊內沒有排外現象,哼哼……
陳茹芸也只能在場外乾著急,她很清楚林風與中友戰隊之間的關係,不過現在說出去只怕也沒有人相信。記者們肯定會認為那是為了營造虛幻的和睦氣氛而製造的謊言,然後他們會用他們的筆讓更多的人相信,那隻不過是一個謊言。
同樣混在人群中觀看比賽的金士德的臉上只寫著兩個字,無奈。不過他從來都沒有後悔過把林風召進中友這個決定,雖然他發現這個決定現在將會給自己帶來巨大的難題。現在他想的是如何應付那些股東們的質問,他們恐怕會乘這個機會奪取更多的中友控制權。
場內。
情況對中友越來越不利。他們可以活動的空間已經在對方的攻擊下越來越小。眼看身後就是無可退讓的牆壁。這時,林風再次從左翼對後備隊員進行了一次衝擊。在他面前的是一個用長矛的選手,林風知道他叫龐威利。
龐威利一直緊緊盯著林風的行動。他知道己方已經佔了絕對的上風,只要這個林風別在這個時候來搗亂,一分鐘之內,他們就可以摧毀對手的防守。當林風衝上來的時候,他一挺手中的長矛,筆直向林風紮了過去。他曾經兩次用同樣一招將衝過來的林風逼開,而林風這次的攻擊路線似乎和前兩次也沒什麼差異。
但是林風的衝擊卻絕對沒有他想象中那麼簡單。林風向來喜歡根據對手的攻擊習慣制定戰術,這次也不例外。兩次衝擊,他已經弄清了對手的防禦策略。看到長矛襲來,他的劍突然從下向上挑起,電光火石之間,他已經用劍尖挑中了對手的矛尖。在移動結束的瞬間用劍尖挑中向前疾刺的矛尖……他這一劍靠的是無與倫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