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趺揮星�稹�
如果你已經可以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而你又確實無意成為學者的話,那麼直接工作會比讀碩士更節約時間。也就是說,對於得到相同工作機會的研究生和本科生來說,儘管學歷上有差距,但是在現實工作中的起點,卻是一樣的。
不是說現在大家都拼命地去考研不對,而是希望提醒:上了研究生之後,並不意味著你對未來的期望值就可以調高很多。這很可能只是兩三年的緩衝期,你應該做的,是對照那些本科畢業就能獲得很好的工作機會的同學,儘可能地充實和提高自己。
(二)加強我的“中國背景”
接下來可以說說出國的事情了,在我看來,很多人認為只要出國深造就能夠獲得好的前途的想法,可能犯了同樣的錯誤。
對於一些基礎性學科,國外的實驗室和研究條件很好,要想在自己研究的領域取得突破,那麼出去確實有著重要的意義;而一些社會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比如法律、商業、新聞傳播,如果你希望攻讀博士學位,那麼直接申請國外的Ph。DProgram是最理想的選擇,這些專案由於需要花費的時間長,同時人家也希望你接下來能夠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所以一般比較容易申請到獎學金。當然,你需要弄明白的是:你是否真的打算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比方說在美國,一般的觀念都會認為在名校讀完了博士的人應該進入大學去做教授,如果要在私人部門找工作,難度很可能大過本科生。
其實,更多的人出國考慮的是開闊眼界、提高語言能力、瞭解西方文化,同時希望在國外獲得工作機會。如果是以在國外就業為目的的話,那麼你最好考慮去讀國外的MBA、MPA或者J。D這樣帶有professionaltraining性質的學位,獲得這些學位的學生被認為已經獲得了成為professional(職業經理人、律師、公務員等)的資格,在就業市場上有優勢。然而,申請這些學位的競爭十分激烈,往往有專門的入學考試,同時學費高昂,也很少有獎學金(你學這些的目的就是將來去賺錢,因此沒有道理給你獎學金)。
此外,國外還有各種碩士專案,往往由於其時間短(只需兩年甚至一年,短於國內的三年碩士專案)、門檻相對較低(比較容易申請,特別是英國的學校)、成本低(儘管沒有獎學金,但是相對於職業學院的學費較低),越來越受歡迎。但是,國外的碩士學歷在就業市場上也越來越疲軟,碩士畢業的外國學生在美國、英國都很難找到工作。
因此,要在外國得到一份好的工作,實在很難。我想,今天出國的受過高等教育的中國人,更多地應該著眼於如何在回國後更好更快的發展。
——這就是我為什麼最後選擇了留在國內而沒有立刻出去留學的一個原因。繼續在北大呆兩三年,能夠給我更充分的時間更多地瞭解中國——碩士生畢竟比本科生有著更成熟的形象和更高的社會認可度,更可能瞭解到社會中真實運作的一面,而瞭解中國、能夠在中國做成事情,其實才是我們這代人和我們國際上的同齡人競爭的相對優勢所在。
當一年後我在摩根士丹利投資銀行部實習時,二十多個實習生中僅有兩個來自大陸的高校,其餘的都是哈佛、斯坦福、哥倫比亞等美國頂尖學校的亞裔學生,也有在大陸讀完了高中而後去美國直接讀大學的中國學生。說實話,剛一開始我就立刻能夠感覺到自己在語言和文化上的劣勢,因此不免在交流中有些氣短。然而,漸漸地我也發現,就我們在大學裡所學到的基本知識和技能而言,我絲毫不落下風;而當具體在做專案的時候,大量的涉及到中國的情況,這個時候作為“中國專家”我的競爭優勢就慢慢凸現出來了。
特別難忘的是所有的實習生和摩根亞洲區的主席AlasdairMorrison一起吃午飯的時候,Morrison居然問那些ABC(AmericanBornChinese)和在美國讀書的中國學生:“你們為什麼不在中國接受高等教育呢?你們為什麼要到美國去讀書呢?你們不知道這個世紀最大的機會是在中國嗎?”誰也沒有料到他會問這樣一個毫不顧及大多數人面子的問題,一時氣氛有些尷尬。於是有不少人發言說,在美國接受教育同時又有中國背景,可以最終成為中美兩國之間交流的橋樑,發揮自己獨特的作用。看得出Morrison對這種說法不置可否,只是繼續強調他們應該更多地瞭解中國。他還說,如果年輕人只是希望過幸福舒適的生活,那麼留在美國或者歐洲發展當然不錯;但是想要有自己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