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還不在級別,李路可是非常清楚地知道,明年平定風波的主力部隊就是出自於東南軍區,而且還是老首長的嫡系部隊。老爺子執掌東南,一年後收穫的就是大功一件,放到古代,那就是“救駕”!
目光再放長遠一些,後世軍委會中的大佬們,幾乎半數是從東南軍區上去的。防長、總長、甚至軍委副主席,都是從東南軍區上去的。這意味著,執掌東南軍區的經歷非常的重要。
說白了,這就是為了日後入軍委會打下更加紮實的基礎!
老爺子的事情定了下來,父親外放南港市擔任市委書記也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二叔的事情有老爺子從中操作,想必也不難。
到這個時候,李路才算是真正的放下心來。歷史上老李家遭到的數次危機,現在已經悉數化去。只要按照現在的方針堅持走下去,那就是一條坦途。
有了李路這個妖孽在,只要好好利用操作,後面的幾次風波中老李家就能屹立不倒,並且成長為參天的大樹。
家族的事情解決了,就輪到自己的事情。
家庭會議結束次日,軍區就傳來命令,第17偵察大隊要出發了。
想到這,李路心裡不禁一陣激動。
母親張慧芬聽到兒子要赴南疆參戰,當場沒跟***打起來,倘若不是老爺子在場,只怕當時場面就失控了。
她的第一胎三個月就患病夭折了,生了李路之後那個疼愛勁兒就別提了。張慧芬本來就是高知識分子,李路出生後她放棄了工作,全心全意當了家庭主婦,由此可見她如何的心疼這個兒子。
乍一聽,兒子要上前線,而且之前她一點風聲都不知道,母愛的自私就洶湧地爆發了,那一陣雞飛狗跳別提多混亂。
老李家家規再嚴格,與阻止兒子上前線相比,在張慧芬心裡就顯得無足輕重了。她當場向老爺子以死相逼——李路要是有個三長兩短,她也不活了。
這可是犯了忌諱的!
讓人驚訝的是,老爺子沒有生氣,反而不常有的長嘆,最後表態,安排李路在後方做參謀工作,這才讓張慧芬情緒穩定下來。
李路又是一整天的勸說安慰,才讓張慧芬接受這個改變不了的事實。
老爺子對兒女要求嚴格是沒錯,但是面對母愛,老爺子依然是狠不下心來。別忘了,數起來,他最是溺愛這個長孫子。
只是,革命戰爭年代走來的老爺子,心中自有一杆秤,個人感情和國家利益站到了對立面時,毫無疑問的選擇是後者。
所以,所謂安排在後方,只不過是應付張慧芬的緩兵之計罷了。
人到了南疆,會發生什麼事情,誰也無法預料。
出發前的幾天時間,李路幾乎都是陪著母親張慧芬,感受著濃濃的母愛的同時,也傷感憂傷。母子連心,李路也是人,他不能保證自己就能完好無損地回來,倘若真的不幸犧牲,他完全可以想象母親是如何的傷心欲絕。
他李路只是重生者,不是不死鳥,此番參戰是肯定會上火線的,否則意義不大。拋除以後在軍界的發展不說,後世的李路常常幻想,如果時光倒流,他一定要參加南疆保衛戰。
這場戰爭,是華夏最後一場戰爭,至少到李路重生時的2012年是。
子彈不長眼,誰也不知道自己會不會倒在戰場上,李路也不知道。他是優秀的全地形作戰人員沒錯,但是,不代表他就是萬能的,更不代表他就一定不會受傷、犧牲。
只是,自古忠孝難以兩全,為了理想,為了信仰,李路唯有暫時把親情放到一邊,收拾好心情踏上征途。
收回了思緒,李路把心思放到了眼前。
第17偵察大隊實際上只是一個營的兵力,四百人的樣子,戰鬥人員三百左右,其餘的屬於勤務後勤支援人員。
下轄三個偵察連和一個機炮連,連編制人員大多沒超過一百人,對於參戰的部隊來說,算是很精幹的了。這裡面又有大約三分之二是新兵,這也正常,第17偵察大隊的組建,本意就是組織一定數量的新兵參加輪戰,積累作戰經驗,為軍區偵察大隊培養後備人才。
李路更清楚的是,原本第17偵察大隊是不會出現的。最後一支參加老山輪戰的偵察部隊應該是東北軍區組建的第16偵察大隊。這支部隊會在幾個月後全部撤離南疆歸建,也標誌著七大軍區組建偵察部隊參加老山輪戰行動結束。
但是,李老爺子在這個時候出手了,向上級申請了再一次組織偵察部隊參與老山輪戰。說起來,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