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軍發出第一道指令,很快就陸續收到了其餘三人確認明白的回饋。
操控著降落傘,吳軍朝著一塊樹林中間的空地落去。他一邊看著高度表上的顯示,一邊精確地操控著降落傘控制著下降的位置。
綁在他腰上的是一根十幾米長的麻繩,吊著一個長方形的箱子。
他首先感覺到身子一陣輕,隨即是一聲輕微的“嘭”的聲音,長方形箱子首先著陸。隨即,吳軍繃直了雙腿,迎接著陸的衝擊。
一陣巨大的衝擊力透過傘兵靴、雙腿一直傳到他的腦袋,雙腳接觸地面的時候,他順勢向前撲去,然後一個側翻滾,以此來卸掉殘餘的衝擊力。
人的一條腿可以承受大約200斤的衝擊力,而兩腿一起的話,可以承受大約1000斤的衝擊力。所以,傘兵部隊跳傘的著落標準動作是雙腿併攏繃直觸地。
翻滾之後,吳軍第一時間爬起來,用力地拉著傘繩,以最快的速度把降落傘收起來。次等著陸的其餘三人,同時在這塊小空地上做著同樣的事情。
把降落傘收拾好,吳軍跑到長方形箱子前面,開啟箱子,裡面赫然是81式戰術改步槍、92式9毫米自衛手槍以及各種彈藥。
原來,這是一個空降武器箱。紅色防務研製的這種提供傘兵部隊使用的空降武器箱,可以讓國防軍現役的所有型別的單兵武器安全著陸。從此,傘兵部隊擺脫了“捆綁時代”。
沈濤他們處理完降落傘,貓著腰朝吳軍跑過來,四個人單膝跪地,圍在一起。除了梁偉軍用的是一支加裝了夜視瞄準儀以及彈鼓的美製m249式輕機槍之外,其他三人都是使用發射7。62毫米子彈的81槓戰術改步槍。
他們所使用的武器,沒有發射國防軍特有的5。8毫米子彈的。
他們手持步槍,警惕地注視著四周,而吳軍則在快速地操作著單兵電腦,敲擊幾下,最後摁下確認鍵,進入任務模式。
進入這個模式,pda會根據事先輸入的目標區域資料提供最為詳細的情況反饋,同時能夠透過北斗系統和遠在千里之外的陸空戰鬥群指揮中心進行直接的聯絡。
不僅聲音,文字、圖片甚至實時影片,都可以由單兵終端獲取然後透過衛星傳送回到指揮中心。整個過程所需要的時間是以秒計算的。但是,整套系統還略顯粗糙,而且因為北斗系統還處於試驗執行階段,有時候訊號並不十分穩定。
但是對於此時的國防軍,這種作戰樣式已經是令人難以想象了。
不過,美帝早已經在80年代,就已經達到了這樣的水平。華夏要追趕上美帝的步伐,尚需時日。
“我們偏離了大約800米,a166路口在東北側約2000米處,距離和接應小組的會合時間還有15分鐘。我們要加快速度!”
確定了所在的具體位置,找到了代號為a166的分叉路口。
說完,吳軍合上單兵電腦的蓋子,提起放在膝蓋邊上的步槍,貓著腰就朝東北方向運動。
沈濤默契地越過他,前出十米左右,充當尖兵角色。於智身上有鐳射引導儀以及備用電臺,他跟在吳軍的身後。梁偉軍端著輕機槍,走在最後,殿後的同時清理掉部隊運動的明顯痕跡。
特戰小組就成這樣的箭型隊形,快速地向a166路口搜尋前進。此時,他們不得不把多能夜視儀調整到微光模式,藉助淡淡的月光快速前進。紅色防務研發的第一代單兵多能夜視儀有微光、紅外、熱成像三種模式。
可以說,這是世界領先水平的夜視儀,技術含量非常的高,輕量化更是走到了世界前列。有心人發現,裡面所運用的某些技術與美日二國的幾種專利技術非常的想象……
吳軍他們很少使用紅外模式,因為這種模式耗電非常厲害,而且如果使用主動紅外的話,極易暴露目標。
微光模式是最為常用的,當然,如果是完全無光的條件,微光模式就派不上用場了。誰都知道,微光夜視實際上是將夜晚出現的很淡很輕微的光亮進行放大,從而達到夜視的目的。
此時的赤塔天氣很好,繁星點點月光撒滿大地。顯然,是微光夜視儀發乎其作用的時候。
有了先進裝備的協助,特戰小組的行動無疑會更為的迅速和準確。至少不會出現走一大段冤枉路的事情發現。
a166路口,土質公路上安安靜靜的,沒有哪怕一輛車輛經過。兩邊的樹林的也是安靜得很,鳥兒也睡了。
兩百多公里外的尼布楚在打得熱火朝天,這邊卻跟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