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部分(3 / 4)

小說:大陰倌 作者:圈圈

做了投名狀?”靜兒問道。

“恩,原以為以老夫的頭顱作為投名狀能夠顯現我大魏的誠意,不想晉朝不為所動,不肯發兵助我滅胡興漢,悲哉悲哉。李農身為乞活軍統帥,卻未能為我的萬戶軍士保住一方沃土,唉,慚愧啊。”李農的情緒愈加的低落了起來。

“可是,既然你是自殺的,為何乞活軍會遊離於外?”老古繼續問道。

聽到這句問話,李農無奈的搖了搖頭,“當時為了顯示誠意,對外宣稱,我並非自殺,而是被陛下誅殺,僅是想表示陛下的誠意而已,誰曾想引起了軍中將領的猜忌,方才有此一亂。唉,不說了不說了,陛下,諸位,請進來一敘吧。”說罷,李農躬身施禮,做了一個“請”的手勢。我們幾個相互看了看,最後決定暫且相信李農,走進了那間墓室。

這座墓室雖然燈火通明,但卻並不奢華,中間一副石質棺槨莊嚴肅穆,棺槨前,竟然有兩人席地而坐豪飲而談的塑像,其中一個虯髯大漢是我們在上面的大殿中就見過的冉閔,另外一個,赫然竟是引我們進墓室的齊王李農。看來這個李農多半所言不假啊。除了這些之外,墓室裡就只有一副盔甲,一張案几,簡直是簡單到無以復加。

“對了,小沈,剛剛這位齊王李農,為什麼一直喊你‘陛下’啊,難道你……”老古好像突然想起了什麼似的向我低聲問道。

“呵呵呵,你們一路同行,卻不知道陛下的身份麼?”走到棺槨旁的李農聞言大笑了起來,“千年時光,世易時移,我大魏平皇帝,也早已轉世為人,就留下我這無用之人看守陵墓,若非我大魏帝王,怎麼可能走過外面的百棺陣,又怎麼可能將那把鉤戟運用自如?想必陛下進墓之前,心中也早有分寸了。只是不知道此次陛下入墓所為何事,李農不覺得陛下只為憑弔前世遺骸,便會進入這墓冢。”

“啥!?你是武悼天王冉閔轉世!?”除我本人外,他們三個幾乎是異口同聲的叫了出來,唉,大驚小怪的,我沒有理他們,只是繼續和李農說話。

“齊王說的是,不過您就喊我沈浩就行了,不管是小子還是兄弟,隨便您怎麼稱呼,就是別喊什麼陛下了,我聽著也不舒服,就算我前世真的是冉閔大帝,那也是前世的事情了,這輩子,我當不得您一聲陛下。我們這次到墓裡來確實是有事,我一個朋友受到地府的懲罰,需要我用一些東西幫她脫罪,現在需要一件名為天王律令的東西,不知道齊王您是否知道。”聽到李農舍生取義的事情後,我對他倒是多了幾分尊重。

“天王律令?哈哈哈,老夫明白了,你要找的,是殺胡令吧。”李農說著從一邊的案几上取過了一個看起來好像電視裡的聖旨似的卷軸遞給我,“此物便是你要的天王律令,即是你前世所頒,後世需用,儘管拿去,這墓中的所有,其實都是陛……沈兄弟的。儘管拿去用吧。”

我接過那個卷軸,開啟來一看,聖旨的材料十分考究,是上好蠶絲製成的綾錦織品,上面還有祥雲瑞鶴之類的圖案,顯得富麗堂皇,聖旨上寫著如此的一行字:內外六夷,敢稱兵器者斬之!

看著這句話,我長長的吐了一口氣,記得當日在鄧子龍的船上所見的幻影,口中念道的最後一句話不就是這個麼?看來這就是所謂的天王律令無疑了。得到了想要的東西,我們幾個也不是很趕時間,索性就拿出食物和水,坐下來,請李農給我們講述當年五胡十六國時候的歷史。

一段華夏的屈辱史,聽得我們一個個都是義憤填膺,對於冉魏和乞活軍那些在絕境中掙扎求神的前輩勇士更是敬佩有加。瞎子甚至纏著李農,讓他幫忙給看看自己是不是當年冉魏的某位名將轉世。李農說自己又不是算卦的,怎麼可能知道每個人的前世到底是誰,可是瞎子這個正牌算卦的居然耍起了小孩脾氣,非讓李農給他說一個,最後把李農纏的無奈了,隨口跟他說,他長得像羯胡後趙的皇帝石虎,讓瞎子一個人去牆角悲憤的畫圈圈了。

當然,在李農給我們講故事的時候,我們也給他講了講之後一千多年間發生的事情,當李農聽說如今的華夏早已重回漢人手中,而且各族融合共處,幾乎不再有內戰殺戮的時候,臉上的表情也是甚為欣慰。口中連連稱道自己等到了昔日的戰友,了卻了心願,也準備儘早投胎轉世,好親眼看看這太平盛世。

吃喝閒聊完畢,也是時候離開這地方了,我們向李農詢問有沒有捷徑離開這座墓,李農卻說這裡就是一條路,從哪裡來就從哪裡回去,不過總算他厚道,給了我們一個黃金令牌,並告訴我說只要把這塊令牌貼在那些機關石門上,已經關閉的機關石門就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