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領全城,共殲城中守敵及外部援敵3;000餘人。
三縱如此背後一刀,正刺到了杜聿明的痛處。得知西豐失守,他二目圓睜、怒氣沖天,調動新6軍14師、22師;新1軍新30師;52軍195師;60軍的182師馬上南下,一路佔領了山城鎮、草市、英額邊門、清原等地,卻連三縱的影子也沒見到。
正在迷惑之際,三縱突然出現在沈吉鐵路以南,對一路奔波的敵軍節節抗擊。
三縱的活動完全擾亂了杜聿明的北上計劃。他站在地圖前狠狠地思索著對策。“南滿之敵不除,北滿進攻難以遂行!”杜聿明說道:“暫時放棄進攻哈爾濱,先南後北、南攻北守,必須徹底消滅南滿之敵。”
1946年10月19日,杜聿明僅留新1軍及60軍的兩個師守在松花江畔,召集其餘所有可調動的兵力共計8個整師,十萬之眾,以鐵路線為依託,由西至東,向安東、通化地區發起了大規模的正面進攻。
東北戰事又起。林彪如同蜇居已久的老貓終於見到了老鼠的蹤跡。他將哈爾濱的日常工作交給高崗,自己連夜南下,把指揮所遷到哈爾濱以南50公里處的雙城。
次日,林彪致電遼東軍區的肖華:集中兵力打運動戰,城市可以放棄,重在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
肖華權衡利弊,決定放棄安東,轉往東部山區,將四縱部署在南線,即瀋陽至安東的公路和鐵路沿線,三縱則進入北線,活動於新賓、通化之間。伺機殲敵。
部署剛剛完畢,國民黨52軍的195師孤軍東進,掠過新賓。三縱司令員程世才抓住良機先期擊潰該師一個團,隨後聯合胡奇才的四縱佈下“口袋”,張網待魚,準備將195師一舉殲滅。
然而,195師的嗅覺似乎忽然靈敏了起來,小心謹慎,畏縮不前,直到其後援部隊91師趕到,才緩緩推進。此時,剛剛佔領了桓仁的暫編第2師也跟了上來。三縱已無力抗擊敵軍3個師,程世才嘆了一口氣,下令放棄進攻,各部後撤。
此後,三縱與各路進攻的國民黨軍多次交火,且打且退,於年底退到通化北部的臨江地區七道江一帶。四縱也分兵兩處,副司令員韓先楚帶領10師繼續活動在新賓,司令員胡奇才則帶領12師向11師的活動地區賽馬集一帶撤去。
胡奇才剛剛越過摩天嶺,卻遇到正從賽馬集退出來的11師。
“出什麼事了?”胡奇才大吃一驚。
“國民黨52軍的25師在師長李正誼的帶領下闖入賽馬集!”11師報告。
這52軍的25師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全部美械裝備,曾遠征緬甸,因善於遠征作戰而號稱“千里駒”。該師師長李正誼建功心切,孤軍直下,於10月21日黃昏攻下賽馬集,隨後留下兩個營的兵力,稍事休整,10月24日繼續南進,奔襲鳳城。
第22節 “千里駒”伏屍新開嶺(2)
“奪回失地!”胡奇才一聲令下,11師和12師合兵共進,於25日拂曉重佔賽馬集。
52軍軍長趙公武見事不妙,急令奔向鳳城的李正誼回師救援。李正誼懷疑賽馬集一帶是民主聯軍的主力部隊,遂沿途召集各團向師部聚攏,以整師兵力北上。
胡奇才見李正誼全師回援,忙撤往新開嶺,並急令韓先楚率10師立即從新賓地區返回。
李正誼重佔賽馬集,洋洋得意,立即回報軍長趙公武:“這裡不過是共軍的11師而已,現已查明他們的去向,現在我不如全殲該師,以永絕後患。”
10月30日,得意忘形的李正誼分兵兩路,貿然向寬甸地區進犯。胡奇才將計就計,節節抗擊,引誘李正誼進入了新開嶺東部的險峻山區。
新開嶺地處寬甸以西約35公里,西起新開嶺,東至■陽邊門,有一條將近15公里的狹長谷地。該谷地北面有746高地(又稱“老爺嶺”),南面有404高地,兩峰對峙,高聳入雲,山勢險峻。谷地中間正是賽馬集至寬甸的公路。
10月30日上午,四縱11師順利將李正誼牽入谷地,並死死鎖住新開嶺。而12師此時正埋伏在谷地兩側,韓先楚帶領的10師冒著初冬的雨雪,忍飢耐渴,爬山越嶺,連日疾行,當夜也已趕到新開嶺東北部,埋伏完畢。
四縱的全部力量齊聚新開嶺,只待一聲令下,即可共啃李正誼這塊硬骨頭。
31日清晨,火紅的太陽噴薄而出,為新開嶺諸峰鑲上一道金邊。三枚紅色訊號彈忽然升入半空。谷地裡頓時槍聲大作,四縱對李正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