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現在為每個航母群配置了2艘攻擊核潛艇,據說這並不是戰術上的需要,僅是因為核潛艇實在無事可做,為了保持士氣才這樣幹。戰後幾十年裡耗資無數億造出來的核潛艇哪裡去找對手呢?尤其在前蘇聯解體後更是如此。好不容易在海灣戰爭中找到了一點事幹,據說射向伊拉克的第一枚“戰斧”是從核潛艇上發射的,可惜伊拉克並沒有潛艇來作陪練。這次臺海大戰“弗吉尼亞”,還有“洛杉磯”自然想露一手,五角大樓知道解放軍的龐大潛艇部隊絕對不會躲起來的,也許還要唱主角呢,根據情報“潛艇”派在解放軍總部有相當的勢力,但他們認為中國、伊朗等20多個國家擁有的100多艘俄製柴—電動力潛艇,尤其是“基洛”級潛艇在發生危機時雖然有可能興風作浪。這種潛艇水下靜音性非常好,但由於它們每天都要浮出海面來充電,因此五角大樓宣稱,“弗吉尼亞”級對付它們只不過是“小兒科”。
··貝爾德中校原先對五角大樓的信條也是奉為金科玉律的。儘管對這批前線精英,五角大樓已經把掌握的全部中國潛艇的機密資料告訴了他們,中校知道解放軍的核潛艇的效能已經連跨了幾個臺階,在靜音技術,推進系統,潛深等方面已經跨入世界的先進行列。在朝鮮事變中初步有了展現,弄得美、日兩國的潛艇相當狼狽,隨後在與越南和印度的海戰中也有不俗的表現,出現的“防空潛艇”在國際軍界搞得沸沸揚揚。中情局搞到了幾張解放軍新型潛艇靠泊亭可馬裡、阿帕里港的照片,其外層消音瓦形式十分奇特,完全不同於美俄搞的多層橡膠消音瓦,一些專家推測是仿生外皮,因為中國的雜誌上曾經出現過一篇論文提及仿製鯊魚的表皮以降低水阻的效果會比仿海豚皮更好。…
··貝爾德和梅里斯都不以為然,認為解放軍的潛艇部隊沒有實戰的經驗,由於美日構築的封鎖鏈中國潛艇難以到遠洋歷練,根本無能抗衡美軍的先進潛艇。在一週前臺海局勢驟趨緊張之際,貝爾德中校以及另一艘“弗吉尼亞”級和一艘“洛杉磯”級攻擊核潛艇組成了水下攻擊支隊進入了南中國海,企圖在解放軍發起臺海戰役時截斷南海艦隊北上的通道,並在必要時對我廣東沿海的海空軍基地實施導彈攻擊。實際上南海對於此類重型核潛艇是一個很封閉的海域,只要看一下海圖就知道,南海的最深處雖然深達5559米,有3處深達4000米以上的深海盆,但是僅限於從中沙群島到南沙群島之間一條相當窄長的海域。這個海盆的南部、西部都是水深小於100米的淺海,北部的臺灣海峽水深更是小於80米,東部是菲律賓,巴坦群島、北呂宋和巴拉望島已為菲共控制,中情局也知道菲共的海軍完全是我軍的志願軍。
··這支潛艇支隊是從巴士海峽貼近臺灣的一側進入南海的,當時臺軍的反潛巡邏機還在協助美軍呢。可是一進入深海盆區,貝爾德就發現苗頭不對,他們根本就得不到航空兵的支援。臺軍的反潛機根本就不敢同西沙、南沙、黃巖島、東沙島升空的解放軍戰機對撞,被逼出了這塊空域,同樣美軍的艦載機也難以同數量上佔了壓倒優勢的解放軍戰機周旋。當然貝爾德對“洛杉磯”級和“弗吉尼亞”級自身的強大戰力很自信,並不在乎空軍的支援。可是接下來的7天讓他明白解放軍的反潛戰力到底有多強。他們剛出巴士海峽就受到了立體跟蹤,一開始是“漁輪”的跟蹤,那些魚群探測聲納發射出強烈的探測脈衝,幾乎把聲納兵的耳膜都要震破了。“德克薩斯”號使出了絕技,加速到22節仍能保持靜音航行。這裡略作解釋,核潛艇有三大噪音源,最大的當數反應堆主泵的噪音,而S6W壓水反應堆關閉主泵後,僅依靠一回路自然迴圈發出的最大功率居然能讓潛艇達到22節航速。當然“洛杉磯”級的靜音航速達不到22節。令中校震驚的是,這並不能擺脫“漁輪”――它們絕對是偵察船――的跟蹤,此時空中的美軍戰機當然也不能去攻擊漁輪。
··貝爾德只得開啟反應堆主泵把潛艇加速到34節的極速,他的聲納兵也聽到了另2艘核潛艇加速的動靜,“洛杉磯”級的極速為32節,果然他們聽不到“漁輪”的螺旋槳的噪音了。可是聲納浮標的脈衝接踵而來,中國人的聲納浮標功率特別的強,中校知道那是拜金龍電池所賜。他當然知道還有不少被動探測的聲納浮標在盯著他們,高速行駛時他們的噪音還是相當大的。他們趕緊減速深潛,此時“洛杉磯”級又佔優了,它可以潛入450米的海下,而“弗吉尼亞”級的最大潛深僅280米。只是不久他們就探測到解放軍潛艇的動靜了,中校的聲納系統堪稱一流,理論上可以探測到100千米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