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部分(3 / 4)

小說:醒獅 作者:大刀闊斧

強大,又建立了健全的法制體系在監控經濟的健康發展,完全有能力消化引進的外資。在外資得利的同時,我國的國力也會得到增強。

透過辯駁,真理越辯越明。但是事情究竟會怎樣發展呢?

第二節 海軍沒有第二

北京中南海2月14日

正在召開的中央軍委擴大會議將對我國的安全戰略、海軍的作戰方略作出歷史性的決策。從1950年起我軍為了解放臺灣已經足足準備了半個多世紀,然而這段時間整個世界的格局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要完成統一大業仍需作出不懈的努力來準備,因為對手已經變了。當年國民黨的敗兵剛逃上臺灣島,士氣低落;經濟極為脆弱,乾脆實行起來“原始共產主義”的供給制。而美國人也已放棄支援國民黨政權。現在的臺灣當局依仗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經濟大發展時積累的資金,已經把臺灣島變成了一個用各種先進武器裝備起來的堡壘。經濟上曾經獲得“亞洲四小龍”的美譽,總體的民眾生活水平還超出大陸一大截。最關鍵的是美國人已經狂言要“協防”臺灣,並有相當的實際行動。而這些“協防”的美軍必須依靠日本的基地,這就把日本人也牽扯進來了。因此我們面對的是世界上2支最強大的海軍在“協防”的一座堡壘。

反觀實施渡海作戰的主力――我國海軍卻是最弱的一個軍種。表面來看這支海軍還是相當“風光”,據說總噸位可佔世界第三,而且加上去年服役的航空母艦,艦艇種類極為齊全:航母――還是核動力的、導驅、導彈護衛艦、登陸艦艇,甚至還有令人望而生畏的核潛艇,還既有導彈核潛艇,又有攻擊核潛艇。什麼垂直髮射、艦載預警直升機也很引人注目。而且海軍航空兵、海軍陸戰隊也有不俗的力量,至於岸防部隊更是強大――那是陸軍的延伸。

可是不但王剛不認為它強大,而且日本人、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印度,甚至微型國家汶萊也不認為它強大。毛病出在它的基礎設施――也即支援這些作戰裝備的基地、它的實戰表現和實戰經驗上,現有的這一切不足以完成它的任務――解放臺灣、保衛南海的島嶼和領海不受侵犯。當年名震世界的德國潛艇的一個洞庫就要消耗6-7千噸鋼材,鋼筋混凝土的洞壁厚達幾米,盟軍的重磅炸彈也徒喚奈何。美軍的航母基地外的反潛聲納網,那都是用黃金堆起來的,其運作又豈是容易的?在二戰時美軍為了攻佔比臺灣不知小多少的沖繩島,動用了多少航母、巡洋艦、登陸艦艇啊。

國人都知道“近海防禦”戰略已經不能有效地保衛中國的海洋國土和海洋權益;已經不能適應中國海軍新的使命和作戰需要。然而為此將要付出多少代價,可能還知之甚少。為了容納航母叢集、不斷增加的重型艦艇,需要投入鉅額資金來新建和擴建海軍基地,而為了保衛這些基地又是巨大的投資。還必須有大批的專家、參謀人員策劃,部隊的大規模演練,才能真正擁有一個可靠的出擊基地。

當然更重要的是海軍的實戰經驗。我國的陸軍在紅軍時代已經有與50萬-100萬圍剿的國民黨部隊交戰的經驗,後者可是有著名的德國軍事專家作為參謀來策劃行動計劃的。其後的二萬五千里長徵又積累了在逆境中儲存力量的經驗。敗而不餒的經驗對一支世界級的強軍同樣是極為寶貴的。在抗日戰爭中,裝備極差的八路軍同樣敢於組織平型關戰役、百團大戰這樣的戰役殲滅日軍。在解放戰爭中更是擁有了攻堅戰和圍殲幾十萬敵軍的經驗。這才有朝鮮戰爭抗擊頭號帝國主義的勇氣和能力。當年前蘇聯以百萬大軍壓境、幾十個坦克師,5千架戰機對準北京,最高統帥部仍能談笑風生間化解危機。我空軍部隊誕生之初就在前蘇聯空軍的支援下,與世界上最強大的美國空軍搏殺,也贏得了很高的聲譽。那麼海軍呢?

解放一江山島是我軍唯一的三軍聯合登陸作戰,然而規模太小。在50多年後終於有了攻佔富國島和崑崙島的登陸作戰的成功戰例,令我軍為之振奮。不過那是特殊情況下的戰例,島上的守軍既弱又無充分的準備。再說作戰的規模也不大,無法與未來的臺海之戰相比。那場與南越的西沙海戰以及與越南的南沙海戰,雖然悲壯和神奇,而且戰略意義極大。可是那些核潛艇、導彈驅逐艦、導彈護衛艦和登陸艦艇全未派上用處,對今後的海軍作戰的戰術借鑑意義也不大。

要想在這樣的基礎上,以至多一年半的時間作準備來挑戰臺灣海峽,挑戰日美海軍,非有極大的魄力、非常的措施,也許還要靠機遇才能成功。

今天的軍委會議作出的任命,也許就是非常的措施:由曾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