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前蘇聯留下的基礎設施、甚至居民的樓房都將面臨缺乏維修經費的危機。蒙古問題說到底是一個經濟問題,中國將拿出150億元,也即20億美元來援助蒙古災民,大約是每人1萬元。大概是不包含那10萬救災人員的開支的。我們原來答應給予5000萬美元的援助,最後又削減到2千萬,也就是每位災民100元人民幣,這怎麼能留住蒙古呢?美國、日本原來答應援助1億美元也是無法同中國比的,而且最後也未能落實。”
接著話鋒一轉:“可是我們的一些人居然還要以無紀律的行動來破壞我國的經濟基礎。莫斯科和符拉迪沃斯託克發生的事件有人辯解是中國擴大了事態。請問如果我國公民在北京、上海遭到如此對待,我國政府和軍方將作何反應?我至今也未看到國安部和遠東軍區關於中國人危害我國安全的確鑿證據。移居我國的華僑近年來大為團結、嚴格自律、守法納稅,熱心公益事業,說明他們的素質極大地提高了。即使發現了少數害群之馬也應該由警方會同中國領事官員負責解決的。國安部、遠東軍區的少數人的的行為說明了什麼?說明了他們的墮落、他們的領導人的失職,你們以為能用墮落的鬧事、無紀律的行動扭轉蒙古的局勢嗎?能打擊素質日益提高的中國人計程車氣嗎?
“鬧劇必須立即收場,我希望下午在我的辦公桌上能看到圖波曼斯基和巴格切列斯基上將的辭職信。羅特米斯洛夫市長請你代表市政府去慰問受傷的華僑,他們的醫療費和經濟損失由市政府承擔。外交部向中國大使館登門道歉。符拉迪沃斯託克市也照此精神辦理。這二起事件平息後,外交部與中國聯絡解決蒙古地位改變後的俄中關係問題,這是涉及俄中邊界變化的大事,當然要很好地商討,必須達成一個對我們有利的條款。…”
實際上波諾馬廖夫總統對蒙古迴歸中國的訊息也是深感震驚的,俄中間的歷史性矛盾正是源遠流長。即使在前蘇聯時代既有出兵駐紮外蒙古的事,也有派遣航空志願大隊援助中國抗日戰爭的壯舉,在抗日戰爭的最後時刻又迫使中國政府承認外蒙古的“獨立”的行動。毛澤東領導的共產黨在中國掌權後,情況依然如此,好的時候可以結盟,差的時候則兵戎相見,甚至差一點對中國使用核武器進行“外科手術”。斯大林援助中國軍隊遏制了美軍侵佔整個朝鮮的行動,又援助了中國的建設,後來從兩黨的爭端發展到兩軍的對峙,直至區域性衝突。近年來在美國人的壓力下才又建立了“戰略協作夥伴關係”。
同處歐亞大陸的二個相鄰的強國相互間的碰撞總是難免的。俄國遭受前蘇聯解體的重大打擊,國力急劇下降,二十年過去了卻仍未恢復到前蘇聯鼎盛時期的國力、軍力,根本無力與中國全面對抗,所以非常希望有一個緩衝國。對國安部和遠東軍區挑起的事件之所以沒有立即作出處理,既是作為一種感情上的宣洩,也是想看看中國如何應對,以便下一步採取措施為俄國取得有利的談判地位。但是王剛領導下的中國政府沉著地作出反應,至今未派一兵一卒進入蒙古,而是投入巨資又派遣了十萬人的志願人員全力在蒙古救災。更厲害的是不惜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撤走在俄國的投資,中止與俄國的合作專案,從經濟上給俄國以有力的打擊。在外交上堅持正面交涉,要求立即放人、賠償損失。並與烏克蘭加強合作,把對俄投資轉向那裡。這是非常厲害的一招,將有力地支援烏克蘭的民族主義勢力。本來俄國是想借助這次全球經濟危機,烏克蘭急需石油、天然氣的時機從經濟上更全面地控制烏克蘭。如果中國與烏克蘭全面合作,金龍電池,電動車輛、飛機大量進入烏克蘭,那麼烏克蘭就可以依靠豐富的煤炭資源擺脫對俄國能源的依賴。總統不得不對中國的反擊作出妥協。
當天下午俄國高層作出了迅速的反應,宣佈總統接受了國安部部長、遠東軍區司令的辭職請求;莫斯科、海參威的市長對華僑的傷員進行了慰問,承諾對華僑的損失作出完全的賠償;俄國外交部照會中國政府對發生的不幸事件表示了真誠的歉意,保證追究肇事者的責任,並保證不再發生類似事件。這件震驚世界的大事總算有了初步的了結。
第二天中俄兩國政府宣佈立即進行外交事務級的會商,以解決蒙古地位變動後發生的相關問題。並宣佈兩國元首將於3月21日在哈薩克的卡拉幹達舉行會談。
然後餘波並未平息。國際輿論雖然認為就這二起事件來說中國的得分高一些,但大多數認為中俄之間的裂痕已經很深,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已經終結。為此中國軍力的提升將受到極大的制約,更有甚者還懷疑王剛是否還能實現國家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