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咒術與巫術文化更是密不可分。符咒術本來就是巫師的專利,是巫師的看家本領和絕招,不諳熟符咒術的人決不可能當上巫師。正因如此,許多民族的巫師接班人在正式成為巫師之前要花不少時間學習施用符咒。符咒術尤其咒語是巫術儀式的核心,唸咒成了各種巫術儀式的最重要組成部分。不念咒的儀式是沒有的,可是卻有不用儀式的咒語。
作為巫術文化的主體部分的符咒術,對中國民間風俗習慣產生了極為重大的影響。這種重大影響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看得出來:
一是民間的請神和祭祀儀式多離不開符咒術,符咒術是人們溝通與馭使神靈的重要法寶。
二是其他各種民俗活動乃至日常生活都離不開符咒術。例如,在民間,無論是治病救人、避邪護身,祈求豐產豐收、發財積財,祈求平安,祈告夫婦婆媳和順、安胎保身、六畜驅瘟等,無不用咒。就連小孩玩耍中皮肉被鋒利之物劃破出血,也有相應的止血咒。據《玉匣記》載:“小兒幼年,舉步未穩,多好嬉戲,最易傾跌,或至肉破血流,無法止之。愛訪有符咒止血者,極為神效,懇其傳以濟世……”咒曰:
太陽出來一滴油,
手執金鞭倒騎牛;
三聲喝令長流水,
一指紅門血不流。
符篆的運用同咒語一樣,也是十分廣泛,無處不用的。如遇惡鬼有鎮邪驅邪避邪符,遇火有止火符,遇水有止水符,生病有祛病符,建房有鎮宅神符,做惡噩有鎮惡噩符,骨鯁卡喉有化骨鯁符,打官司有六庚六辛符,連科舉、出門遠行、飲食起居,甚至野狗上房、母雞夜啼等,莫刁;有符。
三是民眾十分迷信符咒術具有無所不能的神力。人們認為符咒不僅能防病治病、起死回生、馭使鬼神、鎮魔招魂、隱形變化、逢凶化吉、咒殺仇敵,還能飛沙走石、止風止雨、呼鼠驅蚊、搬運物體……民間廣泛流傳的如下有關符咒術的神奇性的神話傳說、史詩故事等,正反映了民眾對符咒術無所刁;能的神力的迷信崇拜。
聽完黃教授的一番解說之後,我是少許的驚訝,一張小小的符咒,竟是有著如此神奇的一面。能起到逢凶化吉,官運橫通,可謂是迷信之說呢?我在那一刻的晃神中,卻見林默從黃教授的手中接過了手電筒,攀上了大缸的上頂處。
至於大缸為何會逆流反上?對於這個問題,我依舊是在思考中,卻是苦於自己思緒一片混亂。
爾後,林默從缸頂縱跳即下,馬上對我和黃教授說:“看來,我們得好好的研究這寶貝玩意兒,說不定,真有什麼重大發現呢!剛才黃教授不是說了麼?這缸是出自於南宋時期,而且,我剛才特意在缸的蓋邊重重的敲擊幾下,我隨即俯下耳朵傾聽,有空洞的聲音陣陣傳出,我在猜測,既然此缸蓋上封了咒印,你們想不想一翻蓋而上,瞧瞧看裡邊是否有著另我們大開眼界的東西?”
我與黃教授是贊同林默的說詞。由於大缸是處在泥漿邊緣上,為了一探此缸究竟。我們齊心協力的欲要把大缸往岸邊上推拉。折騰的半會,大缸是紋絲不動。我們是大感意外,若說此缸空心無物,我們卻是移推不動它呢?大缸的高度是在一米五左右的尺度,是低了我們三人一個頭。缸的寬度,只需要我一人張開雙臂,加之二尺即可丈測。
可我們是偏偏無法移動此缸,便是失去了興趣再探究了。再者,我們也是心掛小尹的安危。在我們即將要反身而回時,我是意外的發現,在缸的四周身,密密麻麻的剋制著縱橫交錯的圖騰文,一直延伸到缸的底層部。
這又是為何?我們剛才一直沒有發現呢?還是我們都是沒有注意?
“你們快來看!這些是什麼?”我向著邁開前腳的黃教授及林默叫道。
“是圖騰文!”黃教授晃盪著火把,面色隨即一顫的驚嚷叫。
有龍的怒斥吞雲吐火,雙龍戲鳳的張牙舞爪,龍鳳呈現吉祥如意。這是缸的半側邊圖騰,雕刻的栩栩如生。而另側邊,是一隻醜陋的怪獸。讓我們驚訝的是,此怪獸竟是隻有一個眼睛,一個凸大的鼻子,撩牙四瓣雙開,眼睛與鼻子是垂直相對生出。一雙扇形的招風耳朵,分別張開兩邊。
林默咋咋嘴自顧說:“你們不覺得此東西倒是生得醜陋?難道上古真有此怪物?還是說,是古人的憑空捏造?”
林默的所問,我和黃教授是無從回答。或許說,我與黃教授根本沒有注意林默的所言。一直探究著怪物的圖騰。在怪物的腳下,是刻畫著一些零散的骨頭,殘肢段腳,也是有頭顱,其中一顆骷髏頭顱,是被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