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一下,覺得是不是很詭異?城牆一半石條壘砌,一半藤條編制,偌大個城門只有一個空蕩蕩的門洞,卻沒有門,幾廂強行拼湊在一起,有股驢唇不對馬嘴的味道,看上去說不出的另類詭異。
我站在土坡上許久,居高臨下,用一種不可思議的眼光,把孟婆驛的整個建築佈局,看了個七七八八。
講到這兒,或許有人會不滿意地說,你不趕緊地去進行下一階段的旅程吧,光在這裡看佈局頂個屁用啊,不會是寫不出來,拿這些湊字數的吧!
呵呵,本人,從沒出現過寫不出來的情況,只有故事多的寫不過來,所以要刪減這故事的後續情節,儘早結束,我好再寫下一個故事,只是最近幾天呢,工作非常忙,一天最少要工作十四個小時,而且全是超負荷重體力的,一般人根本戧不住,即便像我這種從事重體力勞動小半輩子的人,最近幾天累的也是渾身痠疼,一到晚上,挨枕頭就著,哪裡還有什麼精力來寫故事。
話說回來,本人當時之所以檢視孟婆驛的地形,那是山人自有打算。
眾所周知,而且上面也提到了,孟婆驛裡有個孟婆,對吧?不過,我還聽說,孟婆驛裡不光有孟婆,還有許許多多凶神惡煞、吃人不吐骨頭的鬼卒,那些鬼卒都歸孟婆一人掌管,孟婆在給投胎鬼魂灌迷魂湯時,一旦有哪個鬼魂不情願喝的,孟婆就會命令那些鬼卒,用鋼叉扎住鬼魂的雙腳不讓他動彈,再用鋒利的鋼鉤勾住那些鬼的下巴,使勁拉拽鋼鉤,扯開下巴,強行給嘴裡灌。可以說,拋卻另一個近乎野史版本里的美女孟婆,在我的聽聞裡,孟婆就是個巫婆式的惡毒老嫗,不是宅男吊絲的意 淫物件,是個不好相與的角色。試想,我一個陽間大活人,如果在驛站裡與孟婆遭遇上,最後會出現怎樣一個的結果呢?只怕惡毒的老巫婆一眼就能看穿我的真身,然後很有可能驅使那些鬼卒來抓我,到那時候……
有道是,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未勝先防敗,未雨先籌繆。
我這時檢視地形,其實正是在未雨綢繆,現在先把地形勘察好,做到心裡有數,進入孟婆驛之後,如果沒被看穿也就罷了,如果一旦形式對我不利,我就得拔腿跑路。這時看地形,就是為了在拔腿跑路的時候,至少知道該往哪兒跑,往哪個方向跑更安全一些,不至於在偌大個驛站裡面,像個沒頭蒼蠅似的,東一頭西一頭的瞎跑亂竄。還有啊,孔聖先師不是也曾經曰過那麼一句話嘛: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嗯嗯嗯,我知道,這話也不是先師說的,不過,我還是相信他能夠說的出來的。我是個好學生,先師說的出來,我就能做的出來。
看完地形,又結合黃草紙上所繪,找了條逃生的去路之後,我走下了土坡,緩步向前方孟婆驛站走去。當然了,這時心裡多多少少還是有些不太踏實,畢竟自己不是真正的鬼魂,而是一個半人半鬼的贗品,進到驛站裡之後,真不知道自己會遇上什麼樣的情況。不過還好,如今逃亡路線已經被我在腦子裡擬定出來,多多少少呢,心裡還算有幾分把握。
寫在後面的話:昨天有位讀者說我“真的特虛偽”,因為書裡的主角張國振和我這作者性格根本就不一樣,我是在欺騙讀者。呵呵,我回答他說,金庸書裡的主角性格個個都不一樣,難道他們個個都像金庸嗎?這本書裡的主角,說真的,和本人的性格多少是有些出入,那些年齡較小的讀者,無論男女,總是把對本書主角的喜歡和崇拜,轉嫁到我這作者身上,其實呢,這就是走進了一個誤區,因為書裡主角和現實裡的作者,基本上是兩碼事,幾乎是兩個迥然不同的人,奉勸讀者朋友們,千萬別把主角和本人混為一談。不過,本人自我感覺,本人的性格與為人,要比這書主角好上一些,最起碼,本人不小氣、不摳門,即便小氣摳門,也只是針對自己、針對本人自身。呵呵,眾所周知的,本人手機話費每次都是兩毛錢撐一個月,有時候捨不得花錢買飯吃,兩包泡麵撐一天,摳的都讓令人感到毛骨悚然和髮指,這些呢,只是本人對本人摳,對外不一樣的。不過,本人不會像主角似的,給要飯瞎老頭兒錢時,生怕老頭兒不知道給了多少,還從老頭碗裡撿出倆鋼蹦,叭叭在碗沿兒上砸出兩下聲音。就拿今天早上的事來說吧,昨天我上夜班,今天早上下班之後,到他們鎮上吃早點,上上個月呢,在他們鎮被我發現了一個賣我們河南“蔥油餅”“胡辣湯”的地方,很興奮,也很雀躍,因為便宜又實惠,所以幾乎天天下夜班跑去吃,六塊錢吃一頓撐一天。不過,我發現,山西長治這裡,貧富差距極大,真可謂是,富的流油,窮的冒煙。我在吃胡辣湯的時候,發現有些人連三塊錢一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