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意識到儒家思想對自己統治地位的動搖,所以焚書坑儒,將剛剛學會走路的儒家打斷雙腿,在那個時期,無疑是儒家最黑暗的一段時期。
但是,就在這種逆境中,儒家卻湧現出一批真正的大儒,隨後,秦朝滅亡,儒家大肆發展,漢武帝時期,儒家思想已經達到一種鼎盛,當時大儒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可謂儒家最輝煌之時。
那個時代,無數大儒橫空,推動著歷史的滾滾浪潮,但正所謂盛極必衰,物極必反,儒家的強大已經遭到帝王的猜忌,加上諸子百家聯合,終於讓儒家由盛轉衰。
隨後的三國爭霸,還有王朝更迭,雖然儒家思想一直被提及,但再也回不到那種鼎盛時期,甚至後來的儒家也明顯變了味道。
至於現在,提起儒家,很多人都知道,但你如果讓人說出儒家的思想,卻沒有幾個人能做到,或許有人會問,那東西能吃嗎?
不得不說,在金錢觀橫行的世界裡,精神文明已經到了一種嚴重匱乏的程度,現在的社會,好人不敢當,壞蛋卻囂張。
儘管上面已經重視這個問題,漢文化的復甦,孔子學院開放,但相對於浮躁的思想,都只是杯水車薪。
我不知道荀聖的那件寶物到底是什麼,能夠讓天機閣費盡心機想要得到,但如果這東西能夠對眼下社會起到促進作用,那我倒不妨多費點心思,盡力而為。
不過,儒家再怎麼樣,終究都只是過去,眼前這些石碑,或許可以稱之為華夏文明的財富,但卻註定不能被世人所知,或許將來有一天隨著秘境徹底毀滅。
儘管我有洞天圖,可以將這些東西裝走,甚至出面交給國家,但思前想後,我卻沒有這麼做,我尊敬儒家,尊敬眼前這位天機閣大師的執著,但僅此而已。
我看了看前面帶路的天機閣大師,對方走的很慢,目光充滿了留戀跟心痛,甚至不時用手擦拭一下石碑,不過他終究沒有忘記自己這次來的目的,一直在努力剋制著自己。
如果等得到了那件寶物,他不介意把剩下的時間全部“浪費”在這裡,但現在,他還能拎得清輕重。
“這儒碑林下面,實際上就是荀聖的衣冠冢,是來到這裡的大儒齊力打造,裡面是儒家最後的希望,實際上,我天機閣的創始人,便是從這裡走出去的,當年,徐福能夠察覺到不詳,早做了準備,可我儒家也有高人,留了一招後手,製造了儒家思想的對立,有一部分人離開秘境,後來才有了天機閣。”此時此刻,對方將一些隱秘緩緩告知。
“荀聖的衣冠冢嗎?”我心裡暗暗留意,對於荀聖,我瞭解的不多,但歷史上,能夠被稱之為聖的,卻是沒有一個簡單的,或許荀子有的人不知道,但孔聖人,誰敢說不知道?
儘管這衣冠冢不是荀聖親自打造,但一群大儒出手,又怎麼可能簡單?尤其是這衣冠冢還關係到儒家的傳承,更是重中之重,不過或許當時那些大儒也沒有想到秘境會發生後來的變故。
導致秘境中所有人一夕之間全部死掉,恐怕當時秘境中的人,已經很多很多。
當年秘境中到底發生了什麼變故恐怕唯有徐福知道,但徐福在留下守護者一脈後,消失不見,這麼多年過去,更加無法得知。
不過這衣冠冢想來肯定不會簡單,不然天機閣的人也不會連續失敗了八次。
儘管第四境界不能進來,但不代表沒有取巧的辦法,如果境界到了,壓制著自己不突破,也未嘗不可。
甚至像我這種,如果光看靈魂出竅,顯然已經達到了第四境界,但是修為卻只有第三境界中期,但論起戰鬥力來,就算半步第四境界,我也未必就真的怕了。
半步第四境界我不是沒見過,這次進來的人中就有不少,但能夠讓我看不透的至今只有三個,或者說兩個半也可以。
一個是崑崙境那位男子,半個是神農寨的那位莽漢,至於最後一個,就站在我身邊。
對方給我一種深不可測的感覺,對上他,我甚至沒有半分把握,可即便如此,連他都沒有多少信心,這無疑更加說明了衣冠冢的不簡單。
“不知道這危險來自何處?”我想了想問道,面對未知,我不得不提前做好打算。
“實際上,這衣冠冢就是一場考驗,但我天機閣來了八次,考驗卻無一相同,只有透過考驗,才有資格傳承儒家精神,得到荀聖的那件寶物,但儒家一脈早已殘缺,哪怕我天機閣歷代不住的收集儒家思想文化,都只是杯水車薪,根本無法透過考驗,所以後來一位天機閣的前輩就採取了另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