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本古籍上看到的。”連山大師搖搖頭說道,但是,我明顯感覺到他這話的言不由衷,不過我並沒有追問什麼,既然對方不說,那肯定是有不說的理由,沒有必要去惹人嫌。
“大師,如何找到天門?”我考慮了片刻才鄭重的問道。
“你考慮清楚了?”連山大師似乎並不意外我的選擇,只是平靜的看著我又問了一遍。
“是的,已經考慮的很清楚,而且我心裡也有一些懷疑想要揭開。”我腦海中再度浮現出在南洋算計我的那個人。
“你可知道一旦你試圖闖天門就會遭遇混沌獸的攻擊,它可不會手下留情,別看你已經第四境界中期的實力,但面對混沌獸,這種實力遠遠不夠。”連山大師看著我說道。
他的這番話完全是出於一片好心,甚至還帶著勸誡的意思,而我,卻不得不將他的好意往外推。
“我知道,但是我卻不得不去。”我想了一下說道。
此時我心中想的更多的是到底值不值,梅婆婆不僅跟老道有一腿,光看在老道的份上我也不能不管,再一個,就是鬼師了,雖然我一直告訴自己我並不欠她什麼,但實際上,我還是欠她的,而且欠了很多。
別的不說,就光是她跟梅婆婆的關係,我就不能置之不理。
當然,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我想要弄清楚山谷裡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而且我心中總有一個聲音在告訴我,鬼師並沒有死,而這一切,也都跟鬼師有著關係,所以我必須要去,哪怕明知道前面很危險。
當初我沒有從秘境中把她帶出來,原本還準備等修為更進一步後,就想辦法再進入蓬萊秘境,看看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但現在,事情卻出現了一些偏差,讓我不得不轉移了注意力。
“好,既然你非要去,那我就將方法告訴你。”連山大師深吸了口氣,似乎下了很大的決心一樣。
第919章望氣臺
提起函谷關,恐怕很多人立即就會想到那個膾炙人口的典故——老子西出函谷關,紫氣浩蕩三萬裡。
傳聞,周康王朝時期,有一名賢大夫名為尹喜,他少時好觀天文,習占星之術,能知前古而見未來。周昭王二十三年,尹喜見天下將亂,便辭去大夫之職,請任函谷關令,靜心修道。
尹喜上任後,在關旁結草為樓,稱之為樓觀,每天在這裡觀察天象。有一天夜裡,尹喜在樓觀上凝視,忽見東方紫雲聚集,長達三萬裡,形狀猶如飛龍,由東向西滾滾而來,十分驚喜,自語道:“紫氣東來三萬裡,聖人西行經此地,青牛駕車載老翁,藏形匿跡混元氣。”
這便是老子西出函谷關的典故,而最有名的《道德經》便是老子在此著就。
道德經實際上又分為上下兩卷,上卷言宇宙根本,含天地變化之機,蘊神鬼應驗之秘;下卷為《德經》,言處世之方,含人事進退之術,蘊長生久視之道。
尹喜得到道德經後終日在樓觀之上修習,初時不甚明瞭,誦之口熟,漸漸品出其中妙蘊。後終於悟出真諦,修成大道,成為文始先生無上真人。
雖然這只是傳言,但也算是言之有物,道德經遠沒有表面那麼簡單,當初在崑崙境的時候,青石道人便以道德經為引,幫助糜益突破到第四境界中期,裡面很多話初讀簡單,可細細琢磨,卻又蘊含著天地至理。
也難怪後來會有尹喜得道成仙的傳聞,如果真的能將道德經悟透,未嘗不能逍遙。
這函谷關可以稱得上道家起源之地,我這個道家護道之人來此倒也算是來對了地方,正好可以領略一下道家的傳承文化。
只不過等我來到函谷關以後,才有些大失所望,至少道家文化是別想了,都是一些披著道袍,打著幌子的入世之途,至於道家思想中的清靜無為的別想了,倒是那個無所不容被他們運用的很好,可謂是財源滾滾,一日千金。
實際上,這種現象早已普遍,真正還能堅守底線的幾乎沒有,就算有也是隱居在山野之地,輕易不會被外人發覺,更不會有源源不斷的遊人。
我這次之所以來這裡,便是因為連山大師說七日之後天門秘境途經此處,所以我來此守株待兔,有天門令在,只要靠近天門秘境一定範圍就會自動感應,然後憑藉天門令開啟入口。
至於能不能打敗守門的混沌獸進入天門秘境,就連連山大師也不怎麼看好,因為在他看來,那實在太難。
可即便明知道此行很難,我也不得不來。
曾經的函谷關是一座巨大的雄關,也是兵家必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