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部分(2 / 4)

小說:賊三國 作者:希望之舟

約,不過是相互利用。如今坐視我被賊軍攻伐,不發一兵相救,其意昭然。今若

投他,是自取其辱也。下官不才,願拼出性命,陪同孫仁郡主,再往劉備大營走

一遭,以親戚之情說之,交還荊州全土,只求歸還江東六郡,然後共伐曹操。想

來劉備因恨報關羽之仇,如今也當消了,或者應允,未可知也。”張昭道:“子

瑜所言謬矣。我軍與劉備請和,已有多次。他既不允,如今焉肯答應?若兵臨城

下求和,又被拒了,這才是自取其辱。且與劉備求和,難免說到共滅曹操之事,

若是劉備陰毒,把求盟書與曹操看,必叫曹操深恨我等,則這一路也斷絕也。至

於郡主,前番回東吳來時,還差些把劉禪帶來,引得兩下交兵,如今自己回去,

豈不有辱孫氏家門?且劉備亦必不肯從也。故與其若此,不如直降曹也。”

孫權聽得臉色漸漸回覆了。不料一人站出,指張昭大罵道:“皓首匹夫!汝

三番五次,攛掇大王投降曹操,莫非曹操給了汝甚麼官爵麼?”眾人看時,卻是

諸葛恪,無不變色。諸葛瑾急急拉他,諸葛恪朝前一步,對孫權道:“大王,自

古爭霸者,生死事小,名節事大。今日與劉備交戰,若與之謀和,雖是力有不敵,

非為恥也。若是不允,再整六軍,決一雌雄,非為晚也。且如今我卻有一計。那

劉備麾下樑山軍,千里略進,所到收買民心,顯見有所不軌。我等不妨私下與梁

山軍謀和,卻又故意叫劉備得知,只說梁山軍聯接東海軍,欲合謀反叛劉備,自

立為主。如此教他將帥相疑,我方戰和有轉機也。今那曹操在北,坐觀孫劉兩家

相鬥,偽有盟約,又不發兵支援。若是戰敗往投,正中彼陰毒之心,豈不壞過與

劉備求和十倍?且曹操為人陰險,主公雄才,他必深嫉之,主公投他,難保無

虞!”張昭呵呵大笑道:“元遜為人聰明,何作此無智無禮之言也?老夫年歲已

高,所以不避大王猜嫌,屢進肺腑之言者,唯思當初伯符將軍重託,不敢相廢也。

梁山軍渠首宋江、吳用皆是奸詐之輩,劉備亦非常人,你這離間之計,如何說成

便成?到時與劉備求和被拒,又斷了歸附曹操一路,則數萬將士,徒遭兵禍,你

諸葛父子倒好籍孔明的門戶,到劉玄德帳中受上賓之禮了,是也不是?”諸葛恪

聞言大怒,正要復開口,顧雍急急出道:“張公,元遜,都莫說了。大傢俱是為

大吳進言,決斷還在大王。今日且退,再作思量,如何?”於是各自散去。

次日,孫權再聚眾官商議。孫韶道:“以末將看來,此地兵力寡微,難於支

撐,大王當尊駕到陸伯言軍中,末將留守此地,以當賊軍。”張昭道:“江北一

路平坦,去不去陸伯言軍中倒不是大事。只是老臣想來想去,還是隻有投曹一

路。”諸葛恪豈甘示弱,出來駁斥,兩個爭論不休。孫權只是決斷不下。忽然間

哨馬來報,說梁山軍林沖、東海軍童威,引軍萬餘,水路並進,從東面殺來,據

柴桑不過十餘日路程了。眾官皆大驚。須臾,又聞西邊警訊,說江夏被梁山軍攻

佔。顧雍聞言叫苦道:“江夏被佔,則我與陸伯言之間為賊軍切斷也!”孫權聽

了,心頭惶惶無主,教眾官且散去,自己回後堂,悶頭沉思,總拿不定主意。諸

葛瑾、張昭等分頭登門,各自言和劉和曹之事,孫權決斷不下。

次日再聚,正商議間,又報曹操遣張遼、曹休為大將,起兵數萬,自合肥、

壽春出,逼近長江。曹操自提大軍,徐晃、曹仁為前部,自宛城、襄陽有南進之

勢。張昭驚道:“大王!曹公此舉,眼見是看我不敵劉備,故欲起軍前來;非為

救我,卻是圖謀江東土地也!今日之勢,若不早早歸附於他,則等曹軍進長江,

據江東之後,我這裡於曹操成棄子,恐欲求歸附而不得也!大王可急急遣使前往,

與曹公商議歸附之事!”諸葛恪厲聲道:“子布先生此是何言!曹操兇心暴露,

欲並我江東,你還與他謀和!大王,曹操既然如此舉動,劉備亦必恐慌也。我等

正好乘機送回郡主,與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