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部分(3 / 4)

小說:賊三國 作者:希望之舟

談軍國大事,以免昏誤。”平怪他當眾頂撞,欲要指責,戴宗道:“樊瑞兄弟說的在理,哥哥明察。”平方不說。於是盡歡而歸。

當夜二更,樊瑞再來見董平,道:“將軍莫非真欲兵進洛陽?”董平道:“正是。”樊瑞道:“其中利害,我前番已說明。將軍若此時取洛陽,恐洛陽未得,三州反失,徒為他人火中取栗也。”董平聞言大怒道:“我自起兵梁山,數月以來,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先生如何這等輕我?且宋公明視我為腹心手足,我亦當奉他為首腦,此‘士為知己者死’,又豈能稱作‘火中取栗’?樊先生亦是名列石碣之內,如何這般屢進讒言,離間我兄弟關係?莫非因位居地煞,頗有不滿麼?”樊瑞聞言色變,知他已為宋江區區小計所折服,心裡自想:“聞諂諛則喜,見小利而動,此人雖勇武蓋世,非成大業之主也。我若留於此,恐為之害。”遂長揖道:“將軍既決心已下,小可亦不再羅嗦。只是既欲攻取洛陽,則恐豫州、徐州之敵,乘虛入寇兗州、青州;某欲去盧大官人軍中,相助聯絡。”董平點頭道:“甚好。樊先生你我之言,並無第三人知曉,先生勿過慮。”瑞拜辭出門,收拾行裝,帶了兩個貼身伴當,連夜往投盧俊義軍中去了。後人有詩嘆道:

石碣天書標同心,魔王空設混世機。終究宋江多狡計,一字收攬董將軍。

次日,董平升帳。先由戴宗替宋江行拜將之禮。董平受了“車騎大將軍,司隸校尉,七州大都督”職銜,便傳將令。先遣混世魔王樊瑞,前往徐州盧俊義處聯絡,夜間已出發;再留彭祀守青州,單延珪守兗州,魏定國守許昌。自令韓滔為先鋒,皇甫端為護衛,李云為接應使,調集各縣兵馬,合計步軍近三萬,馬軍五千餘,揚旌直取洛陽。並請戴宗回報宋江,轉呈謝意。戴宗便趕回荊州覆命。宋江聞報,撫掌大笑道:“果不出吳加亮預料!”戴宗道:“哥哥,我在董平兄弟帳前,看樊瑞兄弟神色,略有出入。恐中原異常,有他尷尬。哥哥不可不稍加提防,免得壞了兄弟義氣。”宋江嘆道:“我也知樊瑞兄弟文武雙全,兼通天文地理,原本又是一山之主。及至排定座次,只在地煞中排二十五位,並列步軍將校,亦有委屈。然此天意使然,豈得因此耿耿於懷?好在董將軍頗知我意,必不為所惑。亦願樊瑞兄弟自行悔悟罷了。”戴宗拜服不止。

宋江再謂宗道:“董平軍馬既出,曹魏必亂。只是遼東一處,尚未發動。吳加亮先前曾遺下錦囊一個,院長可帶了,急赴遼東,尋燕順、馬麟、焦挺、石勇四位兄弟,照錦囊安排行事,不得有誤。”戴宗取了錦囊自去。江復召林沖、呼延灼、柴進、徐寧等,整備軍馬,只待洛陽擾動,便乘機進兵。

戴宗奉宋江命,施展開神行奇術,一路風餐露宿,不過十日,抵達遼東。早先吳用安排燕順等四人投奔到公孫康部下,十數年間,各為遼東重臣。戴宗先私下會見四人,燕順等自然親熱非常,便把野味海鮮,香米老酒,滿滿擺了一桌,款待戴宗。戴宗吃得醉飽了,謂四人道:“眾位哥哥在遼東,各自當了大官,頗風光哩。”燕順道:“院長哥哥說笑了。在這遼東,雖有權有兵,卻慮與兄弟分散,甚是想念。聞宋江哥哥起兵反曹,欲取天下,今番莫非叫我等奪了遼東,以為南北夾擊?”戴宗道:“燕順哥哥所說,對了一半。”便取出吳用錦囊,五人一起看了。馬麟道:“吳學究這個計策甚好。我等依照遵行,無有不成。”

原來遼東之地,最先是初平年中,公孫度託好友徐榮人情,出任太守。後中原紛擾,度獨霸遼東,威行海外,中原流民亦有頗多往附避難。建安九年度死,其子康嗣位。後康死之時,其子晃、淵尚幼,故眾推康地公孫恭為主。前番曹丕廢漢稱帝,特遣使封恭為右驃騎將軍,遼東太守。近者又遣桓階出使,加封車騎將軍,燕公之爵。公孫恭心懷首鼠,尚未回報。戴宗在四將處隱匿數日,便往面見公孫恭,自稱奉興漢大將軍宋江命,前來聯絡,共起義兵。恭本懦弱之人,不敢答應。在朝堂之上,支支吾吾,說話全無邊際。戴宗暗自好笑,也不催逼。

入夜之後,那錦毛虎燕順,卻前去見公孫淵。淵置酒款待,飲數杯,燕順道:“我遼東這番若起兵進取幽州,必是公子領軍。正好建立功業也。屆時多多關照。”淵聽了,正中心事,拍案道:“公孫恭這廝,畏首畏尾,豈敢出兵!”原來淵性急躁粗暴;前番被公孫恭嗣位,年漸長大,心頭不服。此刻借酒發洩,故出此無禮之言。燕順佯嘆道:“當初先大人逝世,公子年幼,故永寧侯代攝內政。今公子才略膽識,俱勝過永寧侯數倍。朝堂上下,皆以為永寧侯該當還政公子哩。”淵聽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