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部分(3 / 4)

小說:三國董卓大傳 作者:剷除不公

息了?想回陳留了?”

棗祗低頭,輕聲道:“祗十天前就知道主公下落,請太師恩准棗祗回去。”

康鵬沉默,慢慢轉過身去,背手看著天空的浮雲,良久才道:“本相對先生如此重用,高官厚祿無一不足,難道還不能讓先生忘卻舊主?”

棗祗‘撲通’給康鵬跪下,哽咽道:“太師待棗祗恩重如山,奈何曹公對棗祗卻有知遇之恩,提攜之德,棗祗時刻不敢忘卻,求太師看在棗祗半年多來幫助太師屯田的這點微功上,放棗祗走吧。”言罷,棗祗淚如泉湧,放聲大哭。

那邊的百姓見棗祗大哭,不禁大為奇怪,都放下手中農活圍過來。康鵬沉思良久,再三權衡之後,輕聲道:“先生請起,明日本相在家中設宴,再率全軍為先生送行。”

棗祗大喜,正要出言推辭,康鵬揮手製止道:“先生不要推辭,就這麼決定了。”

康鵬要放棗祗回曹操那裡的事很快傳遍長安城,百姓們都大為惋惜,棗祗平時帶領他們組織屯田,興修水利,養殖畜牧,極得百姓愛戴,如今棗祗要走,百姓既為之惋惜,也佩服棗祗的忠義,更欽佩董太師的言而有信——這也是康鵬要的效果了。

惋惜的不止百姓們,與棗祗關係甚好的司馬朗更是急匆匆連夜去找康鵬,司馬朗剛到康鵬的書房,卻發現賈詡與李儒也在康鵬書房中,行禮之後,司馬朗立即問道:“太師,你為何要放棗先生走?別的暫時不說,棗先生精於農務內政,若曹操也用棗先生主管屯田,假以時日,必成我軍大患。”

康鵬先與賈詡、李儒對視一笑,才又說道:“伯達,本相與棗先生有言在先,只要棗先生知道曹操下落,可以隨時離去,如今棗先生要走,本相若是強留,豈不是失信於人?”

司馬朗頓足道:“太師所說之理司馬朗當然懂,可就這麼放走棗先生,還是有欠考慮。”

李儒大笑,上去拉住司馬朗的手,“伯達,現在是幾月了?棗先生回到陳留之時,那又將是什麼時候?屯田農耕,還來得及嗎?”

司馬朗恍然大悟,捶首笑道:“瞧我這記性,現在已是四月,就算棗先生回到陳留,屯田是無論如何來不及了!”但司馬朗轉念一想,又緊張道:“如果明年曹操再用棗先生屯田,那又怎麼辦?”

“曹操等得到明年嗎?”李儒輕蔑的說道:“兗州能有多少人口?去年大旱,餓死和逃亡了多少百姓?探子來報,曹操現在和張邈打得不可開交,誰勝誰負暫且不說,可農耕時間已經錯過,今年秋收已經無望,再經過一場大戰,兗州還能剩多少人口?待到明年,他曹操還能有多少本錢屯田養軍?”

“太師放走棗先生,還有一個最大的好處。”賈詡介面道:“挽回在士子人心!棗祗出身士族,又身受太師大恩,如今他不忘舊主要離開太師,太師卻大方放行,有棗祗這個例子,天下士子會怎麼看太師?從今以後,太師的招賢令定能為太師招來真正的賢良。”

司馬朗大喜,連連稱讚康鵬的深謀遠見,康鵬卻突然嘆道:“你們也好,棗先生也好,本相其實捨不得你們中任何一個人離開啊。”

賈詡、李儒和司馬朗立即離席下拜,感動道:“太師對我等有知遇之恩,手足之情,吾等誓不背叛太師。”

康鵬一笑,“不要那麼客氣,本相知道你們對本相的忠誠。對了,有一個好訊息告訴你們,陳宮今天來報,他按《墨子造器》記載,重造了一輛投石車,乃是攻城利器,明日送走棗先生之後,我們一起去觀看投石車的威力。”

……

正如李儒所說,在董卓軍養精蓄銳發展農耕之時,中原大地的諸侯卻沒有這個精力去管那些草民的事,都在忙著打仗搶地盤,報文武大會上結下的怨仇。大批人口死在戰亂之中,大量土地被荒廢,老百姓的生活越來越苦,只有少數偏遠地方的百姓搶在春耕之時將種子種下。

曹操不是看不到荒廢春耕的後遺症,也想屯田養民,發展農業,可他的對手張邈卻沒這個遠見,即使在春耕時節,張邈仍然派兵對曹操盤踞的許昌城進攻,讓曹操根本無力顧及農耕。再加上許昌士族眾多,土地幾乎都掌握在士族手裡,曹操也沒康鵬那麼大膽敢對士族下手,強搶土地屯田,留給曹操軍發展的寶貴時間算是浪費了。

冀州方面,袁紹雖然用田豐之計成功打敗韓馥軍,一舉打下信昌,迫使韓馥舍親家眷單身去投濟北相鮑信,但袁紹沒有利用這個寶貴時間發展內政,而是象歷史上一樣,讓軍隊以河蚌充飢,繼續向南方挺進,企圖乘亂將地盤再擴大一些。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