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部分(3 / 4)

歷史上一般不肯讓步,那麼德國則可透過在其他地方的“開源”來滿足義大利人的貪婪胃口: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等眾多法屬殖民地都可以在戰後劃歸到義大利的掌控之下。而就算他們像歷史上一樣對奧斯曼帝國的利比亞地區下手,德國也會竭力促使奧斯曼帝國向義大利妥協,以一個體面的方式將這片地區交予義大利控制。

除了這些戰後實現的空頭支票的利誘之外,最有效的辦法還是要在戰場上取得連續不斷的進展,讓義大利決策層認為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將最終贏得這場戰爭的勝利。只要德國能在戰場上能夠持續獲勝,並呈現出明顯有利的態勢;那麼即便是義大利高層再怎麼傾向英國,其國王本人再怎麼厭惡德國,那麼他們也是不可能和實打實的利益過不去,站到搖搖欲墜的協約國一方去。

值得欣慰的是,由於清英在很久之前就對威廉提出了在地中海組建奧意土三國聯合艦隊、迫使英國大艦隊分兵的戰略構想,德國對義大利的拉攏幅度遠較歷史為甚。此番比洛結束對維也納的訪問之後,便立即乘專列前往羅馬同意方高層會晤,以加深德國同義大利之間的盟友關係。在德國的調解下,奧意雙方已經就邊界領土問題展開了談判,一張囊括了幾乎整個法國在北非殖民地的大餅也被比洛畫在了義大利人的面前。如果不出意外,義大利將在這一位面搭上德國的戰車,真正以三國同盟對抗三國協約。

ps:感謝書友hugetiger的打賞~

第235章竟然停戰了

夜色瀰漫,星光點點;皎潔的月光下,一列刻有霍亨索倫家族徽標的列車噴吐著白色的蒸汽,徐徐駛入了柏林火車站中。汽笛長鳴,艙門開啟,一名身材頎長的青年緩步走下站臺,而後登上了一輛早已等候在此的小型轎車,疾馳而去。

時隔半月,再度回到高樓林立的柏林,領略到維也納華美建築的清英已經對這些古板剛肅的線條沒有任何的反應了。霓虹閃爍,晚風撲面;過不多時,一座恢弘壯麗的宏偉宮闕在樓重宇復中倏然出現。小車馬力不減,徑直入內,少頃之後,清英便站在了威廉那間熟悉的亮著燈火的書房跟前。拾階而上,推門進入,隨即清英便有些驚訝的發現,體型乾枯瘦弱的施利芬竟然也出現在了威廉的房間裡面。他正襟端坐,正和自己的便宜老爹在低聲交談著什麼,口唇開合間,枯瘦臉顏上悄然浮現出些許凌厲之色。聽得身後響動,施利芬微微偏過頭來,當他看清了來人之後,單邊眼鏡下的渾濁眼眸中陡然綻放出一絲銳利的神采。

見到清英出現,威廉臉上露出一絲喜色;然而他很快便是想起了什麼,驟然明亮起來的目光也變得漸漸平淡了下來。對於威廉和施利芬有些異乎尋常的表現,清英心中沒夠感到任何的訝異,他們之所以會有這種反應,完全是由於自己前些日子向柏林發回的一份報告的原因。

此次維也納之行,清英原本的打算是解決奧匈陸軍內部的語言問題,順道加速其海軍的無畏艦程序。然而在與赫岑道夫會晤的時候。他卻意外發現了奧匈軍隊內部近乎無法解決的嚴重症結。

在當下。即便是維也納知道了動員後的軍隊會因為語言交流的問題而難以正常作戰。他們也無法將其現行的奧匈軍團的軍隊指揮體系推廣到其他的少數民族中去,否則便會有發生動亂和國家分裂之虞。如此一來,奧匈帝國真正能夠在戰爭中進行兵員徵召的群體,只有德意志人、匈牙利人、以及少量忠於他們的捷克人等,其總量不超過他們總人口的二分之一,這個數量甚至比英國陸軍和義大利陸軍都還要不如。而實際上,奧匈即便是連這些人也不能放心招募!

由於其國內頭重腳輕的輕重工業比例、以及嚴重失調的經濟發展速率造成的懸殊巨大的貧富差距,使得不少窮困潦倒的底層民眾對哈布斯堡皇朝的統治。懷有痛入骨髓的怨恨之情。維也納繁華富麗、紙醉金迷的燦爛綺景背後,也有著無數蝸居在橋洞和下水道中的流浪貧民,其貧窮程度和人員數量,都與目前的德國社會有著天壤之別。(ps:元首當年也是維也納流浪漢中的一員)如果這些人被徵兆入伍併發放槍支的話,無疑將是一股極端不穩定的因素,他們隨時都有可能因對現狀的憤恨而化身成為爆炸的火藥桶,對哈布斯堡皇朝的統治反戈一擊。因此奧匈帝國陸軍的實際戰鬥力,最多隻有德國總參謀部先前設想的三分之一!

這麼一個超級悲劇的訊息傳回國內,當場就讓皇帝威廉和總參謀長施利芬呆在了原地,半晌都沒緩過神來。儘管當年施利芬也曾注意到奧匈這個二元君主國的複雜民族組成。可能會在很大程度上拖累他們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