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部分(3 / 4)

投足間的凝厚氣韻、可以反光的明亮禿頂、以及那雙在圓形眼鏡後方炯炯有神的眼睛,卻都無不彰顯出了他作為科學狂人的獨特神采。

他便是弗裡茨?哈伯,1868年出生在德國佈雷斯勞的一個猶太商人家庭,少時勤奮聰穎。對化學工業有著非同常人的熱情。在19歲那年,哈伯便被德國皇家工業大學破格授予博士學位,並在此後的時間裡一直處於當代化學領域的浪口潮頭。歷史上在一戰爆發後,已經擔任威廉皇帝電化學研究所所長一職的哈伯開始研製氯氣、芥子氣等毒氣,並竭力主張將其運用到戰爭中去以贏得勝利。

在他的建議下,德軍與1915年4月爆發的伊普雷戰役中首先使用了毒氣,並由此開啟了一個裝有惡魔的潘多拉魔盒,在大戰中造成近百萬人因此而死亡或傷殘。而某位榮獲一級鐵十字勳章的波西米亞下士,也曾被毒氣短暫的燻瞎了雙眼;如果當時的毒氣濃度再強一些的話,整個世界的歷史都會隨之而改寫。

由於首倡毒氣和德國戰敗之故。哈伯的名譽在那些由倫敦精英所編篡宣揚的歷史中幾乎被一踩到底;以至於人們一提到這個名字,就會將其和使用毒氣的惡魔聯絡在一起。實際上。哈伯曾在1918年榮獲諾貝爾化學獎,而瑞典皇家科學院之所以會在大戰仍在進行之時決定授予他如此榮譽,是因為他在此之前曾創造了一個恩澤世界的貢獻哈伯法合成氨。

進入19世紀以來,隨著世界人口的增長,人們因糧食問題而對氮肥的需求直線上升;而當時農業上所使用的氮肥全部來自於有機物的副產品,產量一直十分有限。當時一些有遠見的化學家,都指出為了使子孫後代免於飢餓,必須要實現大氣固氮。哈伯便從事了這一幾乎是世界級難題的研究挑戰。1909年,經過無數次理論計算和實驗的“哈柏法”,終於能以氮氫合成的方式源源不斷地對氨實現穩定的產出,並在隨後的數年完成了從實驗室到工業的量產。

合成氨的意義是極其巨大的。它讓人類擺脫了天然氮肥的限制,等同於得到了上帝從空氣中創造麵包的無上恩典。一顆小小的原子彈,改變了整個二戰的程序;一方澄淨無色的合成氨,推動了世界農業的發展。它就是推動農業發展的核武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自從有了合成氨,肥料能用雙倍摻;肥料用了合成氨,小麥畝產一千三,農民臉上笑顏歡,德國的糧食產量有望在今後翻一番。

而除了農業領域之外,合成氨對於德國軍火工業的推動,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它使得軍工廠能透過這種被從空氣中捕捉下來的氮元素,源源不斷的製造出各種威力巨大的炸藥,德國的軍工廠再也不用向智利進口天然硝酸鹽。如果沒有合成氨所實現的工業固氮,德國這架被封鎖了物資進口來源的戰爭機器,在運轉半年之後,便會因為造不出各種槍炮彈的發射藥和炸藥而自行崩潰!

為了表彰哈伯在固氮領域的研究,所對世界農業發展和德國國家安全所做出的不可替代的巨大貢獻,哈伯在戰後被德皇冠以馮字姓氏,封為威廉伯爵,享受與德國皇室同等的待遇。每年的慶功節前,德皇都會來哈伯工作的卡爾斯魯厄研究所親臨拜訪,以感謝哈伯所發明的合成氨。當然這些都是後事,此時暫且不提。

一週之前,清英有感於德軍將在巴黎城下所蒙受的巨大傷亡,遂向總參謀部提議,用一種“全新的武器”來打破當前的僵局,從而儘快奪取巴黎全城。而在此時,哈伯也向德國政府上書,建議軍隊使用他為祖國潛心打造的一批化學武器來對付敵人,以儘快結束這場每天都會造成大量德國人死亡的戰爭。前線指揮官的需要和後方科學家的熱枕頓時一拍即合。在清英的安排下,這批貨物被迅速運抵了巴黎前線;德軍士兵在接受簡單的培訓之後,便投入到了這種武器的使用中。

“這些圓滾滾的大傢伙,就是我和我的團隊所努力的結果了。”

順著哈伯所指的方向看去,清英見到一個體積莫約在100公升的大型圓筒形鋼製壓力容器,已經在推車的裝載下,被穩穩放在距離這幢房屋前方數百米外的街道口。幾名德軍士兵正在緊張的進行著管道連通作業,其頭上戴著的護目鏡和臃腫面具,讓清英不由得想起了後世某款經典遊戲當中的恐怖分子造型。過不多時,一根柔韌的特製管線,就被德軍士兵從壓力容器的開口閥門處,舒展延放到了接近戰場前沿的位置;而負責安放管線計程車兵,對手中的這個傢伙竟也是畏如蛇蠍,在完成固定之後,便一刻也不停的返回了那個鋼製容器的邊緣。

“弗裡茨博士,這次你們一共準備了多少氣體?”清英望遠鏡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