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死地!對於這臺始終在歐洲挑動紛爭、並將自身的利益建立在他人血淚之上的仇恨播種機,我已經不想再對他們全以任何的血脈之情了。”
看著威廉那張難掩憤怒之色的容顏,陪同他一路走來的清英不禁暗自嘆了口氣,心中已經完全能理解面前之人的心情。
半個多世紀之前,還是普魯士王太子的腓特烈因為政治婚姻而娶了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的長公主為妻;而他們於1859年養育的第一個孩子威廉,也就從出生之日起就打上了深深的英國烙印。此後的50餘年間,雖然世界局勢發生了廣泛深遠的劇變,威廉本人也從對大英帝國恭順傾慕的模範少年成長為了“提高嗓門,揮舞大槍”的叛逆大叔;但打造艦隊也好,整肅軍備也罷,他所追求的都只是讓英國能傾聽德國這個新興強國的訴求聲音,以求透過和平的手段得到德國正常發展所應當得到的條件。然而控制海洋並統御世界已有數百年之久的不列顛,卻早就在極端病態的偏執中將海權暴利和世界市場視為自己的禁臠;面對德國的合理訴求,他們一再以最激烈的方式予以蠻橫的回應,甚至不惜聯合夙敵法俄發動戰爭也要消滅德國挑戰者的威脅。在這種情況下,就連泥人也有三分火氣,更何況是威廉這位御極已久、且在任中功績斐然的大國帝君?
在佈列斯特條約簽訂之後,清英也曾詳加考慮過戰後的英德所應當保持的關係。儘管清英本身也對英國這根歐洲大陸的攪屎棍沒有半分好感,但他卻不得不正視一個事實,那便是在親歷戰爭痛苦之後所達成的和解,要比永無休止的爭鬥下去更符合德國的利益。
1896年,提爾皮茨提出了著名的“風險艦隊”理論並將其付諸實行。該計劃的核心精義是透過建設一支讓英國必須付出慘重代價才能戰勝的艦隊,從而遏制住英國的對德戰爭冒險,並以此獲得同英國之間的友誼。雖然提爾皮茨低估了英國對於獨佔海洋的病態偏激程度,以致於倫敦政府仍舊在一幫戰爭販子的裹挾下宣讀了對德宣戰的宣告;但這場持續一年的戰爭,卻也真真正正地展現出了“風險艦隊”在和平時期所無法直觀顯示的“風險”意義,即發起戰爭所將承擔的巨大損失、和與之根本不成正比的微薄收益。
截止到目前,英國在戰爭中的人員傷亡已達70萬之眾;而更令他們趕到驚心動魄的,則是皇家海軍那多達24艘核心主力艦的折戟沉沒。艦隊的慘重損失直接導致了海權的易手,而這也如同推到了多米諾骨牌一般直接影響到了英國賴以生存的海上航運。超過2200艘英國商船在戰爭中被擊沉,損失貨物總量達500萬噸。英國國內物資供應凋零,被政府媒體愚弄宣傳的民眾更是已經深深體會到了戰爭所帶來的痛苦;而為了不讓這一痛苦再持續下去,他們必然會渴望結束這場噩夢一般的戰爭,並再不投身其中。而這也是德國與對方的和解機遇。
ps:感謝書友瀟湘夜雨異鄉客的月票支援,和情天霹靂豬的打賞~~~
低595章未來計議(3)
翻開世界地圖就能發現,飄揚著米字旗的土地遍佈除南極之外的各大洲,足足佔據了全球接近四分之一的陸地。對於這個曾經的日不落帝國,當前的德國最好選擇卻是與之達成和解,而並非是繼續與之為敵。
如果德國始終不依不饒,非要對英國的世界力量實施毀滅性的嚴懲才肯罷休的話,那麼英國人也必將為了自己的榮耀和未來而拼死戰鬥;而這對於德國而言絕對不是什麼樂於見到的事情。以當前英國陸軍的實力,德國幾乎不可能效仿諾曼底公爵之故事,透過一場跨海登陸將其席捲征服雖然德國在西線能夠以一敵二,但跨海登陸所能投送的力量卻根本無法和正規的陸地決戰相提並論。另一個位面中的霸王行動,乃是美國這個開掛國家苦心籌備了一年之後的結果,根本不具備參考價值;當前的德國既沒有1944年美國的那種變態工業、又沒有能足夠壓制地面的二戰型空軍,就連在準備時間上也遠遠不及!
而在海軍領域,德國艦隊也難以給予英國以徹底的窒息。由於地理位置所限,公海艦隊每前出一次大西洋,都要克服惡劣天氣、燃料缺乏、機械故障等諸多困難,且在橫越蘇格蘭北部海域的途中還需要時刻提防水雷和潛艇的威脅。在出擊歸來之後,德國戰艦也都必須對這次遠征進行全面而完善的維護保養,而這則勢必需要花費相當長的時間。德國艦隊始終無法長期停留在大洋之上。他們深入北大西洋的叢集破交,只能使英國處於過度失血的虛弱狀態。但要想徹底隔絕英倫三島與外界的聯絡。仍舊因為上帝對英國人的偏愛而力所難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