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船隻準備將部隊撤走時。卻發現對面的整片海岸都再沒有他們的立錐之地。擁有兩艘舊式輕巡洋艦的海峽艦隊想要和被包圍的陸軍裡應外合,從海灘上開啟一個突破口,但他們的這一努力很快便被鋪天蓋地的德軍戰機給無情地擊潰。在德國空軍每天接近兩千架次的猛烈空襲下,對岸炮擊的英國海峽艦隊近乎全軍覆沒,而包圍圈中的英法陸軍更是死傷枕藉。他們被擠壓在一片不足400平方公里的狹小區域,無法得到任何補給,而撤退的希望又盡數斷絕,飢疲交集的聯軍士兵很快就喪失了全部的戰鬥力。
6月3日,就在英國主力艦隊宣告覆滅的後一天,已經有兩天沒有食物下肚的北方聯軍終於在德軍一浪高過一浪的攻勢中。再一次向自己的夙敵打出了白旗。超過35萬名俘虜失魂落魄的在德軍的押解下走進臨時搭建的戰俘營,其中英軍佔了三分之二;而僅僅在三週之前。他們還“一路春風得意”的接受法國民眾的夾道歡迎,滿懷振奮和戰意的迎上強敵。
在陸地和海上都遭到徹底的失敗之後,英國便也自然而然的失去了將戰爭持續下去的所有底氣了。經過一整夜的緊急商談,倫敦軍政高層終於得出了需要立即停戰的共識。雖然德國人會就停戰提出怎樣苛刻的條件還不得而知,但有一點已經可以確定:那就是每拖一天,英國所面臨的局面就將變得更嚴峻一分,最終不可收拾。至於聯盟間不單獨向敵方媾和的協約條款,則早就被他們拋到了九霄雲外,還有什麼事情,能夠比挽救自家性命更為重要的呢?
“立即將首相和各位國務秘書召集至皇宮,同時讓總參謀長返回柏林。”清英隨即下達了命令。雖然自己已經有了一個成熟的停戰計劃,但一場國務會議無疑能夠使得其在細節上得到更加深入的最佳化。更何況自己當前在歐洲戰場已經是穩操勝券,時間拖下去只會對自己更加有利!
就在紐賴特奉命離去後不久,來自巴黎的電報也傳到了清英的手中。與英國政府的陳詞基本相同,法國人也提出了展開停戰談判的請求。不過令清英感到頗為意外的是,這封電報的落款人竟然不再是那位倡導建立職業軍的年輕總理戴高樂,而是另一個他所熟悉的名字菲利普…貝當。一番打聽之後才得知,原來戴高樂已經因為前線兵敗而被憤怒的議會免去了總理的職務,改由主張與德國合作的老帥貝當來重組政府。與之一同被免職的還有聯軍總司令甘末林,這位一手將大量精銳推進了德國軍隊包圍圈的統帥,此刻已經離開他的指揮部了。
三個小時之後,一場會議便在柏林皇宮中拉開了序幕。從科布倫茨搭乘飛機臨時返回的魯登道夫雖然身體疲憊,但卻仍舊是目光炯炯,精神十足。在會場上,魯登道夫對前線形勢做出了詳盡而準確的彙報,並指出當前的局面已經完全掌握在了同盟國軍隊的手中:北翼的聯軍主力崩潰之後,英法至多隻剩下了70個師來防禦650公里的漫長防線,其中三分之二都是二流的後備師。而德奧聯軍的總兵力達180個師,裝甲叢集在為期三週的戰鬥中仍舊保持著凌厲的兵鋒。同盟國在兵力上的優勢是2。6比1,坦克和火炮的優勢預計將高達8比1,空軍更是不受阻礙的主宰了天空。魯登道夫最後聲稱,只需再給他一個月,德奧軍隊就能席捲整個法蘭西平原,從當前的馬斯河一直打到西班牙東北方的比利牛斯山。
由於魯登道夫給出瞭如此樂觀的保證,清英便決定暫時不加理會英法的停戰建議,而是將當前的戰車以最大功率繼續開動下去。只有當局勢已經敗壞到無以復加的地步之時,迫在眉睫的英法政府才會在談判桌上給予自己理想的利益。除此之外,清英也準備透過這場戰爭徹底奠定未來歐洲的局勢。上場大戰由於條件所限,使得自己不得不像一個贏了一大筆錢的賭徒一般見好就收,對牌桌上的另外兩個對手英法輕輕放過;然而這一次,手持王牌的自己卻再不會有任何的手軟,不把他們的籌碼全部贏光,自己是絕不會停下這場輪盤賭的!
計議已定。伴隨著容克運輸機的轟鳴,魯登道夫再度返回了他在500公里外的指揮部,開始醞釀新一輪的大規模攻勢。而柏林政府則如同沒有收到這兩份停戰請求一般,繼續按部就班的進行各著種戰爭工作。當6月4日的第一縷晨輝從東方天際中升起的時候,德軍便再度在數百公里的西部戰線上發起了新的進攻。戰機呼嘯飛掠,坦克咆哮疾馳,火炮的怒吼和槍彈的嘶鳴構成了一首血腥而又壯麗的交響曲,震動著整個法蘭西大地。在空中力量的強大掩護下,由5000輛iv號坦克所組成的裝甲洪流勢不可擋,即便是法國境內那些縱橫交錯的河流,也無法稍稍阻擋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