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部分(4 / 4)

小說:興漢 作者:剷除不公

,不用臨時徵調和訓練。

目前劉琮在荊州大約有五萬,孫權應該不低於十萬。如果雙方都全部動員,至少從戰艦數量來看,劉琮還是趨於劣勢。

儘管影響戰爭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這些硬性指標仍然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再加上江東水軍出色的水上作戰經驗,要在水戰中擊敗這樣一支精英部隊還當真需要一部分運氣呢。

好在劉琮有一支強大的陸軍。而且步兵中大多裝備了強大的諸葛連弩!當然如果能夠在發動戰爭之前最大程度的分化孫權集團,那是最好不過了!

經過詳細的情報和深思熟慮,劉琮將第一個重點目標對準了張昭。在後世的資料中說張昭是一個投降派,其實是對他的誤解。張昭其實是一個統一派!是孫策的堅決擁護者!

張昭字子布,彭城(今徐州)人,自小好學,博覽群書,尤專《左氏春秋》,並能寫得一手精湛的隸書。還未成年,就被鄉人舉為孝廉,與當時名士王朗(曹魏時官至司徒),趙昱等成為密友,更受彭城才子陳琳(為袁紹撰寫討曹檄文者)的稱讚。

張昭是位十分重視名節的知識分子。徐州剌史陶謙舉其為茂才欲加的重用,但張昭因對方官聲有虧而斷然拒絕,布衣人反炒了封疆大吏的魷魚!一怒之下,陶謙將其下入獄中,多虧了好友趙昱傾身營救,才倖免於難。

出獄後張昭南渡長江避禍於揚州,孫策敬重張昭的品德才能,待之以師友之禮,任命為長史,撫軍中郎將,東吳的政治軍事,全部交他一手處理,孫策當起了甩手東家。

張昭主事後,北方士大夫寫信到東吳,一字不提主人孫策,倒將功勞、榮譽一概歸之於他。張昭被夾在兩難之中:告訴孫策吧,怕造成難以辯白的誤會;不告訴吧,隱匿本身就是嚴重的罪責。

在他進退兩難中,孫策從側面知道了,大度地笑道:“春秋時管仲相齊,這個也只說仲父(齊桓公稱他為仲父),那個也只說仲父,而齊桓公(什麼事情也不做),照樣是周朝的霸主宗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