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形湖泊因“蓄水不深而生蕪藻”,故得名蕪湖。此段水陽江當時稱為中江,西連長江,東通太湖,為一條重要的東西交通水道。鳩茲是控制中江的一個渡口,位置相當重要。公元前109年即漢武帝元封二年,鳩茲已設縣,易名蕪湖
朱治擔心劉琮是否知道這條水道,朱治希望劉琮去建業而不是走蕪湖直接插向吳縣,那樣會引起吳縣百姓的恐慌,同樣會將建業切割開來。而劉琮在接到甘寧的稟告之後便是將蔣欽、韓當和陳武等人召集在一起商議如何對付建業的朱治。
蔣欽曾經在江東跟隨孫策南征北戰,自然對建業一帶比較熟悉,而新歸順的韓當、陳武、董襲三人更是瞭如指掌。不過蔣欽似乎一時沒有想起來,而韓當、陳武、董襲三人都選擇了沉默,劉琮要他們上陣殺敵,或許他們不會猶豫,但越是近鄉越是情怯。
但有一個人例外,那就是徐盛,他在這幾個人當中武藝不是最出眾的,但說到謀略自然要強一些,他看看韓當等人,再看看蔣欽,便是糾結要不要說。最後他還是打定主意說出來,因為在他看來,想要獲得劉琮的信任,不出點奇謀怕是不行,而且這條水道就算自己不說也難保哪天蔣欽不會想起來。而韓當等人隨時也可能想到這條水道。
劉琮聽聞有這麼一條水道,便是想著要好好利用一番。而目前劉琮和關羽所率的水軍總共只有兩萬五千人,所以劉琮便是下令讓關羽、徐盛帶著一萬人先行進駐蕪湖,然後透過蕪湖與丹陽之間的水道深入建業南面檢視一番,尋找戰機。自己則和眾將士繼續順江北上與甘寧匯合。
劉琮敢如此一而再,再而三的的分兵,其實孫權幫了不少忙。如果孫權死守吳縣,那麼江東的但部分將士便會部署在吳縣西面長江沿岸,而從建業到丹陽、蕪湖必定會有重兵把守。如今孫權南遷,必定要分出一大半將士鎮守紹興和錢唐。
……
建業縣城外十五里坡,此時已經進入秋季,夜幕降臨,晚風襲來已有陣陣涼意。天上一輪月高高掛起,月色不顯,只有昏暗餘輝灑落下來。朱治用兵,當然是老到,在建業城佈防完畢之後,出了不斷派出斥候沿江打探訊息防止荊州水軍從南面登陸。同時派出了一名偏將帶著兩千人悄悄的開往丹陽,為的就是萬一劉琮從蕪湖穿越水道進入太湖,自己能夠第一時間知曉並且就地形成阻截。
或者說,朱治希望劉琮來,但是不希望他繞到自己的屁股後面突然之間襲擊,控制住丹陽縣,劉琮的舉動就非常清楚,不可能突出奇兵,與曲阿來個左右夾擊。。
只是,丹陽縣雖然只是一座縣城,但是建造還是相當得力,和建業縣差不多。那名偏將抵達丹陽之後便是第一時間招來縣令、縣尉,集合青壯,竟然也讓他又湊了一千多人,三千人在手,他的心總算安寧了些。不過他也只是安寧了幾日,隨著劉琮抵達建業城外,建業的局勢開始緊張起來,而關羽順著水道也很快的摸向了丹陽!
在劉琮的計劃裡,關羽是試探性前行,如果找不到合適的機會進攻吳縣,便是要迅速北上與曲阿的許銘形成三面合圍,而關羽想要合圍建業就必須攻克丹陽!但朱治既然選擇防守丹陽,關羽想要迅速攻克的難度不小。
哪怕城內僅僅三千人,但城中還有青壯年和大量的豪族家丁,他們不需要站上城牆彎弓射大雕,只需要在城內搬運檑木,幫著燒開水,燒沸油!三日過去,一萬大軍未將其攻克,城下軍營內,焦慮情緒漸漸蔓延開來。主營房內,關羽心情煩躁,正不斷在營房內走動著。
他的謀士剛剛出去,空氣中瀰漫著的鮮血氣息,讓關羽根本無法入睡。這時,帳篷門被人掀開,謀士糜竺走進來。
“受傷士兵安置的如何了?”關羽沉聲問道。
糜竺應道:“已安置妥當,今日死傷者過多,再這樣耗下去,對戰事不利……”
他的話還未說完,關羽已然怒了,說著:“本將自是知道後果,但眼前的骨頭太硬,實是不好啃咬,已是連攻三日,區區一座縣城,區區三千人,竟將我一萬士兵阻擋於城下,實在是令人無可奈何。你說本將該如何做?”
糜竺聞言,沉默下來。
丹陽城內的指揮官楊歧顯是有所準備,城中滾木、硬石、燙油、弓弩,一應俱全,下面叫陣,他們一概不理,你攻城,他們進行回擊。
雖說丹陽縣也有人員傷亡,可比起自己,守城自然具有優勢。
“剛剛得到訊息,主公已經開始攻打建業,而曲阿的許銘已經在前往建業的路上,大概再有五六天便能抵達城郊,如果實在不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