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州,遠離他的那些部下!到了柴桑,甘寧、關羽、劉磐、張頜一個個都是高手,高高手,吊炸天的人物,到了一起,馬超怕是想囂張也要看看資本和資歷。
同時也最大可能的避免了馬超與魏延的矛盾。張任雖然是益州名將,但老成持重,劉琮吩咐讓他協助魏延,他自然沒什麼意見。但如果馬超帶著龐德一干人可就不一定。對於主公的這個決定,魏延很開心。管你什麼證東、徵西,只要不在我面前礙眼就好。
而留下龐德也正是劉琮瞭解歷史上的龐德,敬重他的人品!他當初馬超投降劉備的時候龐德正好養病,後來被張魯逼得投了曹操。曹操平定漢中,龐德隨眾投降。曹操素聞其驍勇,拜龐德為立義將軍,封關門亭侯,邑三百戶。
後來龐德與關羽交戰,引箭射中關羽前額。其時龐德常乘白馬,關羽軍皆謂之白馬將軍,對他甚為忌憚。
曹仁使龐德屯兵於樊城以北十里,正值天降霖雨十餘日,漢水暴溢,樊城下平地積水五六丈之深,於是龐德與諸將皆避水上堤。此時關羽乘船攻擊魏軍,以大船四面發箭射向堤上。龐德被甲持弓,箭不虛發。將軍董衡、部曲將董超等欲降關羽,盡被龐德收斬。
龐德自平旦力戰至日過中,關羽攻勢漸急,箭矢用盡,雙方短兵接戰。
龐德對督將成何說:“我聞良將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毀節以求生,今日是我的死日。”於是意怒惡戰,氣概愈壯,然而水浸太盛,魏軍吏士皆降。龐德與麾下將一人、伍伯二人,收弓帶矢,乘小船欲還曹仁本營。不過暴水太盛,小船因而覆沒,弓矢盡失,龐德獨抱船覆於水中,為關羽所擒,被解回蜀營立而不跪。氣得關羽將其殺了,死後曹操甚為傷悲,為之流涕,於是封其二子為列侯。
龐德雖然沒有于禁那樣的統帥才能,但忠誠之心可嘉,現在劉琮準備東進,一旦曹操南下,白水關必定是一場苦戰,只要魏延善待龐德,龐德必定拼死為劉琮出力!所以讓龐德統領馬超帶來的部下,並且屯駐白水關確實是個好主意!走了馬超,留下龐德,魏延對主公這樣的安排也甚為滿意。
而馬超就不怎麼滿意了,他要麼立即反叛,只是這樣一來就是無家可歸了。猶豫再三,馬超決定接受劉琮的調令起身前往柴桑。而降家眷等悉數留在了白水關。魏延自此便是明白了先前主公一直要求主動與漢中聯絡,目的就是為了讓張魯將馬超趕走。
而劉琮在柴桑休整了十天之後,與眾將商議,決定派重兵拿下南昌,然後揮師東進,準備冒險。畢竟白水關有數萬將士,易守難攻,而現在的江東混論不看,許銘已經在曲阿起事,如果遲遲得不到接應怕是最終要被孫權吃掉。
大軍出動,留守柴桑人選卻是讓劉琮很頭疼,帶出來的這些將領在攻柴桑的幾場戰鬥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最後想了想還是讓新來的霍峻帶五千人駐守,于禁帶著步兵先行前往南昌協助劉磐攻南昌,甘寧則帶著水軍趕往湖口與關羽準備東進事宜。
新歸順的額幾人,劉琮原本讓張昭、闞澤和徐盛留守,韓當、董襲、陳武隨劉琮中軍出發。但張昭堅持要隨劉琮行動,說是想親眼看到孫權的覆滅!態度堅決,與其強硬中透著憤怒!劉琮對此也表示理解,對於張昭來說,孫權就是一個背叛了的兄弟,而且這個人還殺死了自己視為親生兒子的孫紹!將孫策當年東征西討打下來的江東搞得烏煙瘴氣!
張昭年近六十,劉琮自然不希望他隨軍,韓當等人也是苦苦相勸,張昭依舊不肯。最後劉琮只得讓大喬出馬,在大喬面前說盡好話,各種承諾,大喬這才答應勸阻張昭。大喬其實也是心疼張昭,這幾年被孫權排擠,受盡白眼,如今真去了前線,萬一孫權再做出點什麼來不把這一把老頭氣出個好歹來?
雖然是夫人來勸,但張昭依然堅持。最後大喬沒法,說了句,要是先生去,奴家也去!
這怎麼可以?張昭自然不會同意大喬親赴前線,而大喬自然也有理由,孫權接替的是自己夫君的位置,而反過來威逼自己行刺,殺害了自己的兒子,沒有人更恨孫權,更想看到他徹底兵敗的那一刻。於是勸人的變成被勸的。
劉琮這個時候才又出來打圓場,都不去,本相保證善待江東百姓,如果能夠擒獲孫權便交由二人處理!人選最終確定之後,劉琮便是讓霍峻在柴桑附近收集大型漁船,雖是準備從鄱陽湖接應一部分步兵到戶口。
話說于禁帶著兩萬步兵趕赴南昌戰場時,南昌城已經岌岌可危,原本被劉磐、張頜一直圍攻,呂蒙雖然應對有方沒出現什麼大事。但自從劉磐擺脫呂蒙加入柴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