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部分(3 / 4)

小說:興漢 作者:剷除不公

之外,就必須憑藉憑藉器械,智謀、軍隊訓練。

而智謀和軍隊訓練方面,曹cāo集團在短時間內是不會輸給劉琮的,劉琮能夠超越曹cāo的可能只有器械,尤其是擁有諸葛亮和黃月英這對器械專家。但前提是劉琮必須給他們提供足夠的原材料。

想想抗rì戰爭時期,中國只有2萬噸鋼的年產量,想必每個人都一肚子氣,4萬萬人用2萬噸鋼,就是兩萬人用一噸鋼,平攤到一人才有50克鋼,不要說刀,連每人新添一把小攮子都不夠。小rì本當然會侵略中國。

相反如果劉琮鋼鐵的生產和使用量超越曹cāo和孫權就一定能夠在裝備和器械上取得優勢。弓弩等器械的製作是諸葛亮的長項,但其他武器裝備製造要勝出,還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情。

所以鍊鐵刻不容緩,勢在必行,如果荊州能練出好鋼鐵,並且大面積的在軍隊中使用,就一定能夠戰勝其他諸侯,就能推動漢民族的發展。

當劉琮把自己的這些想法說給諸葛亮、徐庶等人聽時,他們也紛紛表示贊同,如今荊州雖然暫時安逸,但古語云,居安思危。曹cāo是不可能聽任荊州、揚州做大的。

而鍊鐵需要大量的鐵礦和燃料,長沙郡內的煤炭可以提供足夠的鍊鐵燃料,相鄰的零陵郡又有大量的鐵礦石。經過再三遴選,曾經的典農校尉,現在的將軍府主薄劉巴又被委以重任,赴長沙大鍊鋼鐵。

當然煉出來鐵只是第一步,如何打造成領先這個時代的武器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大量網羅各地優秀的工匠是實現這個目標最快捷的第一步。

劉琮知道三國時期蜀漢著名的兵器製造家蒲元在斜谷口(今陝西周至縣西南),“鎔金造器,特異常法”,為諸葛亮鑄刀三千口。刀鑄成以後,為了檢驗質量,蒲元讓士兵用竹筒灌滿鐵珠,舉刀猛砍,如截芻草,竹筒斷而鐵珠裂,人們交口稱讚蒲元鑄造的鋼刀是能夠“斬金斷玉,削鐵如泥”的“神刀”。

蒲元不僅是當時有名的制刀能手,而且對各種機械也很感興趣,在機械製作上也頗具才華。三國以前,我國陸上運輸所用車輛多數為雙輪車,雙輪車比較平穩,承比較大,很容易掌握平衡,使用起來十分方便。

這種車比較適合在平地大道上行進,但在一些狹窄的山間小路上行進就比較難用。三國時,蜀國多為山地、丘陵,行路特別困難,在與曹魏的作戰中,需要不斷地運送糧草,因此就要解決適於山道的運輸工具。蒲元經過不斷鑽研、試驗探索,發明了獨輪車,解決了蜀國的困難。

這種獨輪車非常適用於在崎嶇的山間小路上行進,1000多年來一直被廣泛地使用。這樣一位“神刀手”,在煉製刀劍等方面有如此高超的技藝,但在正史中卻不見記,只是在一些民間傳說和其他書籍中才有所記錄,使後人得以瞭解了蒲元的非凡技藝,得到後人的銘記和敬仰。

所以黃權和劉寅很快又領到了一個新任務,那就是招攬各地諸如浦元這樣的知名工匠,有他們,劉琮的匡扶計劃便會事半功倍。

當然作為一個穿越者,對於蒲元能夠練成神刀並不感到奇怪,反而更加堅定了劉琮的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決心。

“神刀”是怎樣煉成的呢?這要從華夏古代先進的鍊鋼工藝談起。

華夏是世界上最早生產鋼的國家之一。和諧後世的考古工作者曾經在湖南長沙楊家山chūn秋晚期的墓葬中發掘出一把銅格“鐵劍”,透過金相檢驗,結果證明是鋼製的。這是迄今為止我們見到的中國最早的鋼製實物。它說明從chūn秋晚期起中國就有鍊鋼生產了,鍊鋼生產在中國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

chūn秋戰國時期,楚國製造的兵器聞名天下。楚國的宛(今河南省南陽)出產的兵器刃鋒象蜂刺三樣厲害,這肯定是鋼製的。因為鐵製的刀劍過於柔軟,不可能達到象蜂刺一樣的銳利程度。

當時西方古羅馬士兵使用的刀劍是熟鐵的,在戰場上交鋒時一刺便彎,再刺之前非要放在地上用腳踩直不可。公元1世紀時歐洲人普利尼曾經說過:“雖然鐵的種類多而又多,但是沒有一種能和中國的鋼比美。”

生鐵、熟鐵和鋼的主要區別在於含碳量上,含碳量超過2%的鐵,叫生鐵;含碳量低於0。05%的鐵,叫熟鐵;含碳量在0。05%-2%當中的鐵,稱為鋼。中國古代最早的鍊鋼工藝流程是:先採用木炭作燃料,在爐中將鐵礦石冶煉成呈海綿狀的固體塊,待爐子冷後取出,叫塊鍊鐵。

塊鍊鐵含碳量低,質地軟,雜質多,是人類早期煉得的熟鐵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