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和黃祖的主要任務便是抓緊cāo練士兵。如今從江陵帶來三萬五千士兵,加上襄陽城原本留下的一萬五千和黃祖從江夏帶過的一萬餘人。共計步騎四萬五,水師一萬五千餘。李嚴沒有讓劉琮失望,升任南郡太守時從秭歸帶來士兵兩千人,這樣一來,萬一開戰,江陵還能支援前線三到四千人!
黃權的責任便是收集情報,主要是來自許都方面曹軍的一切動向。目前這種情形下,孫權是難以組織其像樣的進攻,何況蔡瑁在江夏也不是虛設的。
伊籍和韓嵩以及蔣琬的責任便是安撫襄陽城內百姓的情緒。要對抗曹cāo,襄陽便不能亂。伊籍以前雖然親劉備,但劉琮認為只要自己給予機會,相信聰明人都能看清楚形勢。當然這項工作蔣琬似乎更擅長。加上一個和伊籍名望差不多的韓嵩,劉琮不用擔心事情被搞砸了。
諸葛亮則被要求加快兵器生產,尤其是以皮甲和鐵片混合製造的混合軟甲。沒辦法大面積推行鎧甲之前,這個便是過渡,根據劉琮的設想,最起碼騎兵隊四千人要搞出兩千套。然後是步兵方陣至少兩千套。當然再給弓弩手配上一千套戰鬥力就會更強。
為了保證人手,潘睿也被南郡調到襄陽隸屬諸葛亮。
分配完任務,劉琮便帶著文聘、魏延、黃忠等人渡漢江北上檢視地形。一行人大清早出發,一直到中午時分。看著廣袤的沖積平原,劉琮很是鬱悶。
因為從許昌經葉縣過宛城一路向南到新野,到襄陽,除了有兩天小河之外,沒有什麼山川阻擋。劉琮知道當年曹cāo親率虎豹騎追得劉備拋妻棄子,不得已拿老百姓做擋箭牌。如今新野的劉備肯定是靠不住的了,曹cāo肯定會派騎兵先行。
沖積平原,或者說從許昌到襄陽的狹長的平原帶,只有快靠近襄陽時才有幾個零星湖泊。走廊西面的兩條漢江支流更是像一個Y子一樣在襄陽匯入漢江。但是河水太淺根本擋不住騎兵!
怎麼辦?當年火燒博望已經讓曹cāo吃一塹長一智……
一連幾天都劉琮都在江北考察地形,文聘和諸葛亮也明白劉琮的良苦用心,找個相對有利的地形設伏或者設定陷阱也算是打擊敵軍士氣的好辦法。以至於到後來檢視地形的隊伍越來越龐大,文聘、諸葛亮、蔣琬等人只要有空閒便加入這個隊伍。
轉眼來到了五月中旬,劉琮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便是分兵屯守樊城。魏延、黃忠各率五千將士先期入駐。進入樊城的任務不是訓練,魏延部負責將樊城往北十里地的成才樹木全部砍伐運回樊城。木材用於製作弓弩裝置和大型投石車。黃忠負責沿途的將石料搬運回樊城進行整修和擴建樊城城牆。
當然劉琮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不想把這些樹木留給曹cāo。
官渡之間劉曄的投石車就大放異彩。曹cāo南征想必不會帶太多的投石車,沒有沒有和石料就一時無法組建起大規模的攻城部隊!
襄陽城的駐軍差不多也被劉琮動員起來。襄陽城本來城牆已經夠堅固,但劉琮仍舊不放棄,一來是個襄陽城百姓一個定心丸。二來也是為萬一曹cāo渡河圍城,也方面固守。而甘寧和黃祖的水師也暫停了訓練在漢江幾時公里的河道上開挖河道,在南岸修建防禦工事。
這一切要是劉表在世時不可能進行的,別說至今曹cāo未出動,就算真的已經出動,也犯不著如此勞命傷財。但劉琮知道,南征是一定的,只是時間的問題。現在做得準備工作每紮實一份,將來對戰就少傷亡一分。
就這樣,樊城和襄陽城,劉琮都親自設定施工圖。樊城的城牆幾乎在一夜之間被加寬了一丈餘、加高三四尺。當然最惹眼的還是城牆上的那些木疙瘩,一個都蒙著油布。不是走進根本看不清楚是什麼。
就這樣,劉琮雖說是一州之主,卻是把絕大多數jīng力放在了樊城和襄陽城的防禦上。
這一rì劉琮和眾將又登上了樊城城牆,舉目望去,城北一片狼藉,一些原本高大的樹木被劉琮命人砍伐一光,而且留下的樹樁也是高高低低。劉琮忽然想起什麼一般,隨即對旁邊的人說:“貼出告示,城北的這些樹樁嚴禁砍伐,砍一棵罰錢一萬。十棵以上者以通敵罪直接入獄!”
第132章 籌劃聯盟
“主公,樹木和石料雖然被清空,但郊外還可設定些陷進。”一旁的蔣琬提醒道。
“現在還早了些,等到有曹軍確切的訊息,再說吧。公琰兄,此事就交給你去辦。需要人手和物資的就跟文長、孔明先生交流,務必要做好。”
“另外城牆兩端遠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