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八方湧出來,他們拿著刀、矛,少部分的林邑人穿有皮護甲,人頭擁擁地向孫禮大軍撲了過來。
這一帶地勢極為不利,雖然道路不算很窄,卻七折八彎,首尾不能相見,根本不能聚集隊形進行陣戰,只能各自為戰,最多能組成小的門花陣迎敵。
孫3禮見情況有變,馬上跳下戰馬,如果還不趕快下戰馬的話,孫禮就會象發炎的大拇指那麼醒目,立刻會有無數的林邑人的弓箭手對準,等待的是雨點亂扣帽子的箭矢砸向孫禮的身體。
孫禮一下戰馬,立即疾步往前衝,揮舞著手中的短槍,鋒利的槍尖連續刺向敵人,三名林邑士兵倒在孫禮的槍下。
呂寧麾下的陸戰隊士兵是經過數年的嚴格訓練,還經過無數次的實戰,絕對是一支訓練有素的精銳陸戰隊,孫禮率領的五千陸戰隊士兵,雖然中伏糟到襲擊,卻是有著豐富的臨戰經驗,士兵們馬上向附近戰友靠攏,聚整合群,變成小六花圓陣,避免被敵人分割包圍,然後四處滾動,殲殺林邑人。
在小六花圓陣中,則保護著軍醫和弩箭手等輔助兵種。
在一片翠綠蔥蘢的叢林地上,此時空前的混亂,到處都是戰鬥時發怒出的聲響,喧鬧無比,林邑人極之狂熱,面對著孫禮軍強悍的反擊,沒有絲毫畏縮,不顧一切的往前衝鋒。
林邑人的勇猛精進,一時間連孫禮這樣勇猛的將軍都無法向前挪動一步,無法衝開林邑人組成的人肉防線,孫禮身邊的林邑人屍體不斷增多,多到阻擋了孫禮的進攻,讓腳步很難移開。
孫禮揮動短槍,煩燥的破口大罵著敵人,此時的孫禮已經完全失去對整支部隊的指揮,只能隨波逐流,殺到哪裡算哪裡;面對這樣的局面孫禮也感到無奈,也是首次遇到這樣的情況。
不大一會兒的功夫,具有優勢兵力的林邑人把孫禮軍整支隊伍分成一段段,試圖分而殲滅。
林邑士氣如虹,作戰勇猛,不惜任何傷亡,更不死亡,勇往直前的撲向孫禮大軍。這也不奇怪,畢竟林邑人是為了家園、女人和孩子而作戰。
孫禮麾下士兵的體力、戰場應變能力、肉搏技巧等方面絕對是佔據明顯的優勢,儘管林邑人的聲勢浩大,來勢兇猛,但孫禮軍的每一個小六花圓陣,彷彿一塊塊的碓石,林邑人的進攻如同海浪,一浪接一浪,卻始終無法攻破孫禮軍的防線。
第737章勝之不易
狹路相逢勇者勝,如果兩軍都是勇者,那麼誰會取得最後勝利呢?
此時的孫禮身先士卒,不顧一切地見人就殺,口中喊著“殺啊!”
孫禮殺戮之氣影響著手下計程車兵,也把士兵的戰意提升到了頂點,在這樣短兵肉搏的關鍵時候,孫禮的作用非常的重要,孫禮的行為是士兵的榜樣,更是士兵的依靠,也是士兵的希望!
孫禮帶領手下士兵用手中的刀槍奮力砍向林邑人的身體,揮動著刀槍大肆砍殺著林邑人,論單兵作用能力,林邑人根本無法跟孫禮麾下士兵相比,這不是一個層次的結決。
林邑人雖然眾多,還分割包圍了孫禮大軍,可是孫禮軍成群不分散,令林邑人無法發揮出人多的優勢,面對著孫禮軍的小六花圓陣,缺乏強力突擊部隊去打碎孫禮軍的堅固防線。
孫禮軍驚人的配合後的能力顯示出來,一個個圓陣不停滾動,然後就是留下一堆堆林邑人的屍體。
決戰中,如果林邑人很多,那麼孫禮軍中的小六花圓陣就比較緊密,在防守的基礎上有效的霹殺林邑人;如果是敵人稀少而分散,大六花圓陣即時分為小圓陣,三、六、九一夥,成群結隊,互相掩護,滾動碾壓過去,具有高靈活性;當遇上強敵時,小六花圓陣立即如同水珠互融,結成大六花陣對抗。
孫禮軍採用“磨盤”戰術,在一個小範圍內不停轉動滾動,碾碎一切面前的林邑人,這種戰術的基礎在於自身要過得硬,要求戰力要強大,不然容易被敵人突破,還要求戰鬥意志堅強,遍地是螞蟻似的敵人,不能害怕,更不能退縮,否則磨石會變泥塊,瞬間粉碎。
孫禮軍的數百計的小門花陣象磨盤似的不停滾動,摧枯拉朽,殺得林邑人血肉橫飛;孫禮軍經過一段時間的艱苦抵抗後,現在完全操控了戰地的主動權,林邑人雖然人多,夾在磨盤間的部隊真的變成了螞蟻,均被孫禮軍無情的碾壓。
林邑人也是東方人,面對不利局勢,仍然死戰不退,兩軍殺得昏天黑地,孫禮軍的小六花圓陣中,軍官在大聲吼叫著指揮,士兵氣壯如牛地回答,跟隨著衝在最前面的軍官,讓林邑人鮮血飛濺,屍首不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