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物件時,他可是認真對待起來啦。
呂寧他們沒有過多的在已和不國停留,次日呂寧他們就再次起航,還要繼續橫穿印度洋,由於呂寧他們是在返程,所以在遇到狂風暴雨時呂寧他們的戰船都紛紛啟動了蒸汽機,結合風帆的作用,呂寧他們的戰船行駛的速度快了好多,抵抗巨浪衝擊的能力也提高了不少。最重要的是呂寧他們大家能適應戰船在大海中的顛簸了,雖然強悍無比的狂風暴雨有時候會吞吐呂寧他們的戰船和生命,但呂寧他們最後都挻過來啦,呂寧他們的戰船經受住了嚴峻考驗,這讓呂寧很是高興。
呂寧他們一路到賓坦島達、迪石,並在這些地方採購了大量的種籽、熱帶果樹苗及各種香料,特別是採購到甘蔗苗,這讓呂寧更興奮,只要呂寧他們將甘蔗苗送到夷島上栽培的話,那呂寧他們就能種出大量的甘蔗,隨之就可生產出批次的食糖。雖然呂寧不敢說能利用甘蔗生產出白糖來,但把紅糖搞出來,應該不會有啥困難的。在現今這個年代,糖這東西是還沒有的,一旦呂寧他們能搞出來後,那銷往羅馬等地也能賺回來大量的金幣,這可是個稀有物品哦。另外還在迪石這地方購買到了水稻良種,這是一種雙季稻,在夷島上是能種出來的,當然在北方那肯定是不行的;如果能在夷島上種出雙季稻的話,那將大大的緩解糧食問題,。隨著呂寧軍下一步向西的征伐,會有很多的地方能種植出這種品質優良的大米。
四個多月後,也就是一百八十五年一月,呂寧他們順利到達了夷島(現在呂寧改名為田疇州),蔣欽、辛評二人到碼頭上來迎接呂寧他們一行。在前往府衙的路上,呂寧見現在的夷島和呂寧他們一年前剛打下來時完全不同唉,現在是商鋪林立,人群湧動,那還是原來的荒島啊,看來辛評對於治理此地確實是花了不少心血,呂寧邊看邊點頭。
大家見完禮坐下來後,蔣欽道:“主公,你們總算回來啦,我們這裡差不多每天就會有伯達、子龍他們傳來的詢問函,他們現在可是擔心死了,生怕主公出啥事呢,說是怎麼一年多了還沒有主公的音信,不是說好的最多一年就返回嗎。”
呂寧聽後笑了起來,用手拍了拍自己的胸膛道:“放心好啦,我好得很,這在大海中行駛誰能說得準啊,隨時會遇到狂風暴雨,還會有意外事情的發生。既然他們著急,那公奕就告訴他們一聲,說我已經安全到達夷島啦,不日就回到幷州。”
蔣欽聽後道:“是主公,我這就安排人去送信。”
呂寧看了看蔣欽、辛評二人後道:“你們都說說吧,我一路上見這裡在你們的治理下,真的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啊,到處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你們都幹得不錯啊,應該嘉獎。當然這裡的百姓永遠都會牢記你們的功勳的,你們的名字也會記入史冊。”
辛評聽後心裡也是高興,抬頭看了看呂寧道:“主公,這都是在你的英明領導下取得的成績,我們只是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那敢居功啊。現在整個田疇州有人口五十多萬,有農戶十二萬戶,有耕地面積近三百萬畝,現田疇州這裡的糧食不僅能自給,還能向外提供大量的糧食,當然我們也不向外州、郡、縣出售糧食,主要還是滿我軍在這裡的需求。興辦有大小各類工廠三百多間,形成了以種植、加工、生產一條龍的生產體系。經濟作物主要是桑樹、黃麻、果樹等。有特色的工業產品主要是絲綢廠、紡織廠、水泥廠、紅磚廠、陶瓷廠、茶葉廠、果品廠、服裝廠等,而大規模的工廠還是以主公為首的各位大人前來這裡投資興建的,還有甄氏、糜氏及幷州的商人也都紛紛跑到這裡來投資建廠,其規模也很大,真正小規模生產的工廠到是不很多。這些其實都是主公的功勞,沒有主公和幷州各位大人的支援,我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不可能把這裡發展成今天這樣。還有就是交州旁邊的朱崖島在去年下半年已讓蔣將軍率兵去給收復了,現那裡也遷移了十多萬災民、難民,也暫時劃歸這裡管轄,那裡原情況就不容樂觀啦,不過那裡的地理位置、氣候特點也非常的好,也很適應農作物的生長,我相信用不了多長時間,那裡也會繁榮起來的。”
呂寧聽後問道:“那遷移到這裡的災民、難民是從東萊過來的嘍?”
辛評聽後搖搖頭道:“不是主公,九成以上都是從廬江那裡遷移過來的,現屯居在那裡的災民、難民還有二十多萬沒有安置呢,由於瘟疫的泛濫,文遠將軍那裡擁來了數十萬災民、難民,而廬江那地方又無法安置,後來元嘆他們就讓運輸船把他們送到這裡來。”
呂寧聽後道:“要是這樣的話,那東萊一帶的災民、難民可就困難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