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龍旗軍艦一樣,日本軍艦的桅杆上也換上了巨大的太陽旗,日本水兵賣力的用滑車將一顆顆炮彈、發射藥包運到主甲板上,配發堆積在每個炮位。除艦長、大副以外的一些高階軍官,則分赴艦上各重要位置督戰,身著白色制服的日軍水兵已經完成了第一發炮彈的裝填,在火炮旁邊肅立待命。
此時此刻,林逸青看到,站在“福靖”號巡洋艦飛橋之上的林義哲的身影異常的堅定。
林逸青能夠確定,現在出現在他眼前的,是這個時代龍旗海軍新式蒸汽艦隊的主力,而對面的日本艦隊,也差不多是當時日本海軍三分之二的主力艦艇。
這將是一場不折不扣的主力對決!
三更到!求收藏!求推薦!
第二十三章衝鋒
此時由9艘戰艦組成的龍旗艦隊呈魚貫單縱陣,快速朝日本艦隊駛來,而剛剛起錨的5艘日本軍艦,則並沒有排成任何的作戰隊形。
林逸青知道,儘管日本海軍在幕府時代就已經有了基礎,起步要早於龍旗海軍,並且經歷過“阿波衝海戰”、“宮古灣海戰”,有一定的實戰經歷,但卻並沒有組織艦隊作戰的經驗,當龍旗海軍真正以一支艦隊的面目出現在眼前時,日本海軍官兵從上到下全都沒有思想準備。
由於日軍各艦的艦長和水兵素質各不相同,日艦起錨所花費的時間也不盡相同,林逸青注意到“日進”號炮艦起錨速度最快,接著是旗艦“東”號鐵甲艦,然後是“孟春”號和“鳳翔”號,而明輪炮艦“春日”號最慢,落在了整個日本艦隊的後面。
起錨以後不久,日本艦隊便開始變陣,日軍指揮官似乎也打算將日本艦隊排成和龍旗艦隊一樣的單縱陣,實施一舷齊射。但由於日艦新老不一,航速不同,加之原來也沒有進行過相關的配合,接到訊號後的各艘日艦亂了好一陣,才勉強排成了單縱陣,但日艦排成的這個陣勢,卻讓他們在沒有接戰之前,便陷入到了混亂當中。
為了儘快排成單縱陣,旗艦“東”號根據各艦當時的位置,打出了列陣的旗語訊號,結果各艦根據命令,紛紛向旗艦“東”號靠攏,最後陣形排成時,日艦的排列順序依次是鐵甲艦“東”號、明輪炮艦“春日”號、大型炮艦“日進”號、小型炮艦“孟春”號和“鳳翔”號。
日軍指揮官將艦型最老的明輪炮艦“春日”號排到了“東”號的後面、大型炮艦“日進”號的前面,可能是想以最為強大的“東”號來掩護這艘最弱的軍艦,但當日本艦佇列陣完畢,日本人才發現,這艘航速最慢的軍艦,位於艦隊的中間,會拖慢整個艦隊的腳步。
熟知近代海軍發展史的林逸青知道,交戰雙方一開始所採用的縱隊戰術都是最簡單的建立在縱隊隊形基礎上的戰列線交戰戰術。這種歷史悠久的戰術曾經廣泛運用於風帆戰艦時代,主要特點是將艦隊編列為縱隊隊形,以便使密佈舷側的炮門能夠最大程度對向敵方,進行舷側交火作戰,一舷發射完畢後,整個艦隊依次進行迴轉航行,使用另一舷再次開火,而發射結束的那一舷可以使用這段時間對火炮進行再裝填,如此週而復始,很有一番中世紀騎士對決的遺風。及至蒸汽鐵甲艦時代來臨以後,意奧“利薩海戰”讓古老的縱隊戰術曾一度險些被配合船頭大炮設計的橫隊戰術所取代,但是利於發揮舷側火力的縱隊戰術並沒有就此退出歷史舞臺。龍旗艦隊的參戰軍艦大都艦齡較新,機動能力強,舷側火力格外強勁,適合舷側交鋒。日本艦隊同樣也是出於發揮舷側火力的考慮,因而雙方不約而同的都確定使用縱隊隊形,最初的意圖就是在敵方艦隊面前反覆周旋、掉頭,不斷用舷側火力進行交戰,以發揮全部的火力。
但在見到龍旗艦隊正在高速逼近,日本艦隊發覺不利,便想要重新變陣。
儘管雙方艦隊還在接近當中,並未開火,但林逸青已經敏銳地發現,龍旗艦隊的航速極快!
在看到整齊劃一高速行進的龍旗艦隊出現後,日本人可能意識到如果採用縱隊接戰,日本艦隊的整體航速本來就慢,加上又有明輪炮艦“春日”號拖著後腿,勢必會處於極為不利的局面。便立刻開始變陣。
林逸青在空中向下俯瞰,看到“春日”號開始退往陣後,“東”號和“日進”號似乎是要合為一隊,“孟春”號和“鳳翔”號合為一隊,分隊迎敵,向龍旗艦隊衝擊。
他立刻明白了過來,日本艦隊之所以如此變陣,是因為日本人想要採用“亂戰”戰術。
亂戰,是從意奧“利薩海戰”之後世界海軍戰術領域出現的一個新名詞。這種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