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的一個螺旋槳。
這件武器設計成從水下發射管發射,航行深度的調節由靜水壓活門控制升降舵完成。航向方位僅由固定的鰭片來控制,它以6。5節的航速行駛,可航行200碼,要想再多走100碼,那航速就要調低。螺旋槳的轉速是100轉/分鐘。這種新式武器的深度控制起初極不穩定。但懷特?黑德進行了改進,兩年後的新型號上安裝了新的定深裝置。這種裝置包括一個水壓調節器擺錘裝置。但僅僅依靠這樣的控制原理。系統缺乏固有的阻尼以至其震盪幅度很大。水平擺錘裝置給它增加了慣性因素,使魚雷航行時的仰角更精確地與深度成正比(作戰用魚雷的自重要比其排開的等體積的水重,即魚雷受負浮力。它在水中航行時要具有一定仰角。螺旋槳的推力分成兩個分力,一個用於抵消負浮力。一個推動魚雷前進。當魚雷受外界干擾而使航深大於預置深度時,升降舵應使魚雷仰角增加以便恢復到正常航行深度。但訓練用的魚雷即操雷例外,發射後到達航程盡頭時可自行上浮,以便回收重複使用。作者注),加入阻尼限制因素後。深度誤差大大的減少了。這種魚雷可從水上或從懷特?黑德製造的水下發射管中發射。
懷特?黑德作了一次大膽的攻擊船隻的試驗,他把一條廢棄的木質運煤船圍上防護網,繫泊後作為靶船,然後在134碼的距離上發射了一條直徑16英寸帶彈頭的魚雷。這枚魚雷穿過防護網,在船板上炸出一個20英尺長10英尺寬的大洞,靶船瞬間就沉沒了。看見這驚人的一幕,英國海軍當年就訂購了一批懷特?黑德的魚雷,魚雷由此在英國投入了使用。
明治二年(西曆9069年)秋天,一個英國海軍代表團來到試驗場考察完懷特?黑德發明的自航式魚雷後寫了一份關於魚雷試驗成功的報告。懷特?黑德被請到英國實地表演。他帶上一種直徑16英寸,長14英尺。帶67磅強棉藥彈頭的魚雷和另一種直徑14英寸,長不到14英尺,帶18磅彈頭的魚雷。這些魚雷可從水上或從懷特?黑德製造的水下發射管中發射。從明治三年的9月到10月,一共進行了超過100次發射。這些魚雷的平均效能都達到了航速7節,射程700碼的水平。是以在明治四年,英國海軍以15000英鎊買下生產專利開始自己生產。對於一種這樣厲害的武器,其它歐洲國家也都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隨後,法國,德國、奧地利和義大利都開始裝備魚雷。懷特?黑德的產品行銷全世界。好幾個國家自己嘗試製造與懷特?黑德的產品類似的魚雷,但效能不太好。這反過來刺激懷特?黑德不斷改進自己的產品。起初,他只打算魚雷用於攻擊港內的停泊艦船,在這種情況下。7節的航速已經足夠。唯一還需要改進的是射擊精度和觸發引信的可靠性。但他沒有想到的是德國人竟然搞出了個航速16節射程500碼的傢伙來。這下懷特?黑德感到了競爭壓力,他不敢怠慢,琢磨用三缸發動機換下魚雷上的雙缸V型發動機。到了明治八年的時候,懷特?黑德已經能夠生產出直徑14英寸,航速18節,射程550碼的魚雷了。
為了擴大生產。懷特?黑德買下他任職的這家公司。不出四年,工藝成熟的魚雷產銷兩旺。令人羨慕的產量記錄在不斷重新整理。曾向懷特?黑德公同購買魚雷的德國人仿照懷特?黑德的設計原理自己製造魚雷。隨後是柏林的德國公司生產出優質的磷銅魚雷,產品出口到了俄國和西班牙。
現在東鄉平八郎最為擔心的,便是面前的這艘俄國新式的雷擊艦所使用的魚雷,可能是效能優良的德國產品!
“敵艦再靠近的話,副炮也開火!”東鄉平八郎命令道。
此時俄國雷擊艦距離“富士山”號尚遠,“富士山”號一直在用120毫米克虜伯後膛炮開火,而不多時,俄艦便憑藉著高速駛近了,在片岡七郎的命令下,薩摩炮手開動75毫米克虜伯後膛炮加入到了炮擊當中。
“我們的敵人的反應倒是很敏捷啊!”
在“爆破”號雷擊艦的裝甲司令塔裡,馬卡洛夫看著側舷炮口焰不斷閃動的“富士山”號,冷笑了一聲。
“敵人精通杆雷艇戰術,曾經擊沉過日本海軍的軍艦,所以在看到我艦的動作之後,才會毫不猶豫的開火。”艦長雷薩科夫說道,“他們比土耳其人更狡猾,也更難對付。”
馬卡洛夫知道雷薩科夫是在提醒自己,在同土耳其海軍的戰鬥中,他就是指揮的“爆破”號,成功的用一枚魚雷將土耳其海軍的鐵甲艦“因奇巴赫”號送進了海底,那一次雖然也是偷襲作戰,但情況和現在卻完全不同。(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