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部分(2 / 4)

小說:崛起之新帝國時代 作者:兩塊

雷頭外形與操雷頭類似,都呈圓錐形,特殊的是在戰雷頭的尖端有先進的碰撞式引信,碰到目標後,引信向後縮回以激發雷管,引爆戰雷頭。黑頭魚雷戰鬥部之內的裝藥分為3個部分。層層相套,最內是裝有引爆藥的雷管,其外是裝填少量幹棉火藥的引藥管,再外的空間全部是溼棉火藥。計有近20公斤之多。魚雷引爆的整個流程是:引信碰撞目標、引信縮回、雷管被觸發後引爆藥發生化學反應點燃、裝有幹棉火藥的引藥管被引爆藥點燃、戰鬥部內的溼棉火藥被引藥管點燃,引發大爆炸。由於裝藥量大,加上引爆藥和棉火藥相遇時會產生劇烈的化學反應,因而魚雷一旦擊中軍艦的水下等要害部位,對軍艦而言不啻於是一場滅頂之災,從這一點而言。魚雷的威力遠大於炮彈。

這也就是當東鄉平八郎看到魚雷入水的一剎那,面上變色的原因。

排水量僅1000噸的“富士山”號,是根本經不起黑頭魚雷的一擊的。

但是,這個時代的魚雷能否發揮應有的威力,還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

首先是操作魚雷兵器的人。因為這時的魚雷有效射程短,發起攻擊時必須與目標接近,隨之而來的是雷擊艦將會遭遇敵方炮火近距離上的高命中率的打擊。在這種情況下,是否能夠堅定地執行預定攻擊計劃,對雷擊艦上官兵的勇氣有極高的要求,因而各國海軍選募雷擊艦官兵的要求是必須敢於直面死亡的人。除了必須具有勇氣,臨陣時需膽大心細,不慌張失措外,相對於火炮,魚雷兵器的結構原理更為複雜,對操作者的技術熟練度有更高要求,而且雷擊艦上空間狹小,不可能搭載過多的人員,每名乘員都必須是自己所在崗位的技術專家。為此,各國海軍魚雷官兵的培訓不同於一般水兵,一些國家設專門的魚雷學校對水兵進行訓練,開設海軍軍官學校對士官加以訓練,更有的國家在海軍學校內開設雷擊艦專業,培訓專門的雷擊艦軍官。只有在具備了膽大和技術熟練兩方面的要素後,雷擊艦官兵才有可能發揮魚雷的威力,由此也可見雷擊艦官兵造就的難度。

有了膽大技熟的魚雷官兵,並不表示魚雷就一定能命中目標。這個時代的魚雷兵器在技術上還有太多的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制約著戰時的命中率。其中,德國刷次考甫工廠稱黑頭魚雷的有效射程可以達到400米距離,但是實際使用的結果顯示只有在150米的距離發射魚雷,才會有較為可靠的命中率,然而,在距離2300米左右時,雷擊艦就已經進入了敵方機關炮的射程,在密集的彈雨中持續航行到400米已有被擊毀的危險,如果近至150米就簡直如同是自殺攻擊了,可能還未到達發射距離就已艦毀人亡。

馬卡洛夫指揮“爆破”號雷擊艦在“富士山”號猛烈而密集的炮火中衝鋒至400米的距離,其本人和麾下官兵所付出的勇氣,在俄國海軍中可以說無與倫比。(未完待續。)

PS: 祝大家新春快樂!羊年大吉!求收藏!求推薦!求訂閱!求點選!求月票!

第四百三十章抱憾

另外就是命中率的問題。在400米上發射魚雷的命中率,當時英國海軍曾在靜水用火炮和魚雷分別射擊固定靶以做對比測試,450米距離上,火炮打靶命中率為40%,225米距離上,命中率為100%。而魚雷在450米距離上,命中率只有25%,如果在實戰中打活動目標,命中難度將更大。對比的結論是,火炮射擊時根據敵船航向航速推測提前量,即使存在2海里的誤差,但是由於炮彈的飛行速度非常快,也能做到相去無幾。但是魚雷在水中前行的速度要比炮彈慢得多,觀測和瞄準稍有偏差,就難以命中。除了有效射程過短的弊端外,一些學者在專著中還列舉了使用魚雷上的四難:認為雷擊艦自身的顛簸、風浪的騰湧、潮流的順逆以及敵船行駛時造成的湧浪都會造成魚雷航向的偏差。

“爆破”號雷擊艦射出的黑頭魚雷在海中如同一道白練,直指“富士山”的舷側飛馳而來。看著魚雷在水中飛速穿行的樣子,“富士山”號上的薩摩水兵們很多人臉上都現出了驚駭之色。

他們當中的很多人都是第一次看到魚雷發射,此時他們已經能看出來,自己所在的“富士山”號已經難以避開這枚飛馳而來的魚雷了。

但此時彷彿天照大神眷顧“富士山”號,“富士山”號在這時突然向相反的方向急速轉向,變成了迎頭衝向魚雷的態勢!

這其實是“富士山”號的艦長片岡七郎急中生智死中求活的一著,他看到魚雷飛馳而來,“富士山”號已然無可躲避,突然發瘋似的衝進了舵室,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