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部分(1 / 4)

小說:崛起之新帝國時代 作者:兩塊

一開始這名怪異女子的到來在鎮上很是吸引了鎮里人的眼球,但不久之後,鎮上的人們便漸漸淡忘了她的存在。

這裡的人們不會想到,她雖然足不出戶,但外界所發生的一切大事,她全都洞悉分明。

此刻女子正捧著一張剪報,定定的看著,剪水雙瞳中漸漸有晶瑩閃動。

她手中的剪報,是一張腰佩雙刀的武士畫像,畫象的下面,寫著“島津忠義”四個字。

“父親……我聽到您的呼喚了……請您安息吧……我……一定會重新振興島津家的!我會給大家報仇的!”

島津洋子強忍著沒有讓淚水流下來,她小心的將畫像夾進了一本書裡,目光又落到了桌面上擺放的紙片上。

在這些紙片的下面,是一張巨幅的世界地圖。

她拿起今天的報紙看了看,又看了看乾國新疆的位置。將一張寫有“左季皋”三個字的紙片放在了那裡。

“歷時七年,花費近四千萬兩白銀,方才滅了阿古柏,這左季皋自號‘今亮’。仗打得如此吃力,還自比為諸葛亮九出祁山,真是不知羞!”島津洋子看了看英國報紙上關於左季皋擊滅阿古柏的“哲德沙爾汗國”政權收復新疆的報導,冷笑了一聲。

“這麼一大把年紀,爭功之心還是不改。為一已之私名,耗費國帑無數,令國家失卻崛起之良機,真是誤國罪人!偏偏乾國朝野稱讚之聲不絕,還譽其為‘西北擎天之柱’,真是令人無言!”

“有這些銀子,引進西法,興辦洋務的話,乾國現下當可和泰西諸國並雄,何懼露西亞入寇?乾國人做事。為何總是如此顛倒!”

“現下之左季皋,不過冢中枯骨,胡雨霖既倒,大禍旦夕且至,只怕這西征之功,也是救不了他的。”

島津洋子說著,將目光離開了新疆,轉到了乾國直隸省的位置。

“若說國之干城,這位李紹泉總督,倒還是稱得上的。”島津洋子說著。將寫有“李紹泉”三字的紙片放到了直隸省的位置之上。

“只是,這位李大人行事,未免失之憨直,雖說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然其所用之人,以利合者居多,須知以利合之,利盡則散,若是他稍有挫折。只怕便要樹倒猢猻散了……”島津洋子嘆道,“不過這也不能怪他,乾國人尚空談,自命清高者只會誇誇其談,並不做實事,而願做實事者,貪利之徒居多,肯一心為公者少,他李紹泉欲興洋務,也只能用這些人。由這一點看,乾國欲要改變,較日本可謂難矣!”

“而這位李大人,日後縱能成大功,屆時‘藩鎮’之名,便難以去除了,這樣的話,乾國政府只怕是難以對其信任到底的。”島津洋子說著,將寫有“仁泰皇太后”、“仁曦皇太后”、“敬親王”、“純親王”的四張紙片放在了乾國首都北京的位置。

“主少國疑,李紹泉雖蒙皇太后信重,又有兩位親王支援,然朝中反對其辦洋務之聲一日未絕,只要皇帝的那個師傅在,他便不可能進入中樞……”島津洋子嘆了口氣,放下了寫有“翁叔平”名字的紙片,搖了搖頭。

“兩位皇太后雖然有治國理政之能,但畢竟見識有限,若無識大勢之人引導,犯錯是免不了的;敬親王有見識,有擔當,有才幹,本可為引導之人,然卻因之前舊怨,不被皇太后完全信任,純親王生性懦弱,處處小心慣了,又為乾國皇帝生父,一百雙眼睛盯著,難有作為……”

“乾國中樞之臣,自文博川去後,李高陽、寶君、沈桂芬諸人,皆為守舊之人,不足與論,閻丹楚倒是理財的好手,但生性耿直,易招忌恨,何況,光會理財,是不行的……”

島津洋子自言自語的說著,搖了搖頭,將目光轉向了乾國南方。

“彭玉林,舊式人物,不足與談;丁雨生有才略,然行事冒失,現在已經背上了‘鬼奴’之名,恐難進入中樞……沈佑鄲有才具見識,只是體況不佳,又過於操勞,恐命不久……”

島津洋子嘆息著,將手中的寫有這些人名字的紙片一一收攏後,取出了另一張寫有“林義哲”名字的紙片。

“你要是在,倒是個合適的人選……”

“這個林義哲,年紀雖輕,但智計百出,兼具文韜武略,出可為將,入可為相,但失之陰柔,沾了閩北乾人的書生氣,行事不夠果決,不諳平衡之道,又不夠謹慎,操之過急,結果為人所暗算,竟不自知……你以為有了皇太后和敬親王為靠山,便可高枕無憂,須知皇太后護著你,只是一時,還能總為你惹的事兜著麼?”

“若是我在你那裡助你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