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親王府,明道齋。
此時的明道齋內,擺著一桌豐盛的酒席,四個人正圍坐在一起,一邊喝著酒,一邊暢談著。
“聞赫德先生自就任總稅務司以來,一向自奉甚儉,自來京後,更是如此,”敬親王指著一桌子的美味佳餚,笑著對赫德說道,“今日我設這‘燕翅席’,便權當是一酬赫德先生往昔勞苦,略表寸心,赫德先生莫要客氣才是。”
聽到敬親王請吃的是“燕翅席”,赫德的心裡不由得暗暗讚歎。
這“燕翅席”赫德原來就聽說過,據說是從宮廷御膳房傳出,菜品極為別緻,第一道為小菜,計有炒鹹什、醬黃瓜、蝦子芹心、芥菜墩、北京燻肉、鳳乾雞、琥珀桃仁、桂花糖藕、玫瑰小棗、炒紅果等;第二道為熟菜,計有黃燜魚翅、白扒鮑魚、軟炸鮮貝、澆汁活魚、燒鴨和清湯燕菜等;第三道是湯和甜食,計有鳥魚蛋雞湯、炒蛋羹、核桃甜酪等。
赫德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竟然能夠在敬親王府裡吃到傳說中的“燕翅席”,而且是主管總理衙門的敬親王請客,主管海軍衙門的純親王和戶部尚書閻丹楚作陪。
“親王殿下太客氣了。”赫德笑著和敬親王客氣了一句。
見到年輕的赫德態度謙和,坐在一旁的純親王捻鬚微笑不己。
敬親王當先動著,純親王、閻丹楚和赫德便也不再客氣,開始挨樣的品嚐著各色菜餚。
四個人邊吃邊聊,很是隨意。聊著聊著,話題便由閒談轉到了當下的洋務上來。
赫德一邊和敬親王等人暢談,一邊打量著敬親王宜欣這位洋務自強運動的發起者、領導者和保護者的相貌來。
熟悉乾國曆史的赫德,受限於資料的侷限。以前只在報紙上見過兩張敬親王的照片,以及一些外國人描寫的關於敬親王的外貌情況,而今天和敬親王的近距離接觸,讓他對敬親王終於有了直接的觀感。
一位叫格蘭特的英軍准將在回憶錄中對簽訂《北京條約》時的敬親王有這樣的描寫:“敬親王真是個謙謙君子,他明顯地在控制著自己的緊張恐懼。”額爾金的助手洛奇則回憶說:“敬親王當時只有28歲。但看上去要比實際年齡老多了。他的相貌很睿智,但顯得十分焦慮。其實,考慮到他的處境,這並不奇怪。他隱藏了他的恐懼感,如果有的話。”
自從第一次英乾戰爭之後的二十多年中,英國人似乎從來就沒有對乾國高階官員有過任何正面的評價。但年輕的敬親王令他們發現,乾國除了充斥著大量顢頇、愚昧、貪鄙的官員之外,也有如此風采照人、作風清新的高官。遍閱史料,無論是當時的新聞報道還是時人的日記回憶,雖然將乾國的各個方面都描寫得極為陰暗。但卻很難找到對敬親王的負面評價,這位年輕的王爺,似乎成為鐵幕後面唯一一朵綻放的鮮花。
對於敬親王的外表,與敬親王多次接觸的美國傳教士、後來北京大學的首任校長丁韙良曾經直言不諱地寫道:“敬親王身形瘦削,膚色黝黑,因為近視而眯縫著眼睛,並不漂亮”,“他並非很有‘王子相’的人”。儘管有的資料說他“俊美”,但那也相對他的哥哥顯鳳皇帝而言。據說,顯鳳皇帝在少年時曾從飛馳的駿馬上摔下來。傷及骨頭,雖經名醫多方治療,但終身行走不便。從正史上可以肯定的是,顯鳳皇帝文弱多病。而敬親王卻身體健朗。顯鳳皇帝雖然廣儲後宮,甚至在民間也留下了大量的無法考證的風流韻事,卻只生下了一兒一女,這種廣種薄收的極為衰弱的生育能力,直接導致了日後仁曦太后的上臺。而顯鳳皇帝的其他兄弟們,包括敬親王及醇親王。都是枝繁葉茂,子孫滿堂。
正史記載,少年時的敬親王與顯鳳皇帝兄弟倆,曾經共同習武,還共創槍法二十八式、刀法十八式,令韶光皇帝龍顏大悅,將槍法與刀法分別命名為“棣華協力”和“寶鍔宣威”。同時,還單獨賜給敬親王一把金桃皮鞘白虹刀,由此亦可見敬親王在這一“發明創造”中的關鍵作用。敬親王習武善射,在史料中多有記載,而且傳誦至後世的眾多詩文,文采飛揚,其文武全才,可謂當時皇子中的絕對佼佼者,但畢竟時運不濟,與皇位無緣,在顯鳳皇帝即位後更是備受猜忌。
“他的眼睛、鼻子等,都顯露出他是個相當有內涵的人。當他開始說話時,他的臉部飛揚著智慧的光芒。他說話很快,其話語的準確度遠高於其深刻性。”“他行為舉止既和藹又優雅,說話迅速而有力,給人以有自主力量的印象”。
簽訂《北京條約》時英國代表團的成員、日後寫了大量有關東方著作的芮尼醫生回憶說:“敬親王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