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才地下不過兩裡多長的筆直路途,已攔腰穿過半個狹長的港區,到了亞歷山大港的西北面,五千埃及陸軍駐紮的營地附近。(未完待續。)
PS: 求收藏!求推薦!求訂閱!求點選!求月票!
第七百三十三章海軍的炮彈
那人抬手抹去了額上的汗。經過一陣疾奔,心跳猛烈敲打著耳膜,眼前微微有些發黑。
他探手入懷,取出那捲紙條。汗水洇染,一行墨跡已沁散了,卻依然觸目。
精緻的白色絲綢外袍剛剛披上酋長的右肩,寢房的門便被人轟然撞開,侍女驚得雙手一鬆,袍子又颯地落到了地上。
她認得那個長驅而入的中年人,是酋長的護衛,平日態度安寧和善,全然沒有武士的氣魄。然而這時候她卻忽然覺得了本能的畏懼,他不再是她認得的那個和氣的男人了。
他掃了她一眼。
侍女瑟縮了一下,連掉落在地的衣袍也不收揀,便匆匆退了出去,視線始終低垂著,不敢再觸及這個中年人分毫。
“麥薩奧德?”酋長困惑地擰起眉頭看他,一面自己彎腰去拾起外袍穿上。
麥薩奧德唇舌乾澀得發不出聲音,只是默默從懷裡掏出個小東西遞了過去。那是一道二指寬的紙卷,被胡亂地攥成了一團。
紙卷幾乎才展開一半,酋長便驟然緊緊閉合了雙眼,被那些字灼疼了似地,過了好一會兒,才能再讀下去。
寢房裡充塞著沉重的靜寂。“這訊息確實麼?”過了好一會,酋長終於開聲問道。他的聲音虛無而零落。
麥薩奧德艱難說道:“這是今天下午入港的商船捎來的訊息,因為天氣的原因,英國人的軍艦今天沒有炮擊,也沒有禁止商船進港。”
酋長重又垂下眼去看手裡的紙條。
“英國軍隊出動了兩萬五千人,亞歷山大港是守不住的,奧拉比帕夏是不會成功的……”酋長喃喃的說著,聲音越發嘶啞刺耳。“開羅也會被攻陷的……我們不應該參與進來……”
他猛然發起狠來,拼盡全身氣力將紙條往面前一摜。
麥薩奧德並非沒有料到酋長的反應,卻仍是無從應對,只得上前一步。緊緊按住了酋長有些單薄的肩膀。
他只是一個酋長。他手裡這僅有一千多人的駱駝騎兵,但他無法調遣,他們被奧拉比帕夏徵調,現在是埃及軍隊的後勤工作隊。
酋長靜了下來。兩眼直勾勾追著自己方才擲出去的紙條。
紙條是輕軟的,一脫手便沒了勁,蟬翼般在空中緩緩飄蕩了半刻,才無聲無息地落到地上。那些霍然爆發的憤懣與言語,彷彿都被這房間無聲地吞吃下去。不留一點餘燼與迴響。
“麥薩奧德,你怎麼看?”酋長向自己最親信的護衛問道。
“我們貝都印人,是自由的種族,不聽從任何人的擺佈。”麥薩奧德平靜的回答道,“一切全憑真神諳拉的旨意而行。”
貝都印人酷愛自由而不受約束的生活,豪俠行為是遊牧部落衡量每個人道德的最高標準。勇敢、好義、為氏族利益勇於衝鋒陷陣、不惜犧牲性命、堅忍不拔、吃苦耐勞、熱情豪放、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是貝都印人的個性特徵。為了享受最大限度的自由,貝都印人寧願過艱苦的遊牧生活,也不肯過定居的城市生活。
貝都印人不承認部落傳統以外的任何法律,除了本部落的酋長外。不服從任何政權,不承認任何政治制度,沒有紀律秩序和權威的概念,也沒有定居社會所具有的政治組織。他們遵循前人的習慣,受部落慣例的節制,只要公意認可的事情就是合法的。他們所處的社會被稱為“沒有政府的社會”,有血緣關係的氏族是其社會基礎。憑著血緣關係,他們把家庭結合成氏族;把氏族結合成部落。為了加強勢力的需要,又把部落聯合起來成為部落聯盟。在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傳教期間,貝都印人紛紛皈依伊斯蘭教。他們剽悍、驍勇、頑強。成為穆罕默德統一阿拉伯半島及其以後哈里發政權向外擴張的基本力量,並隨之而散佈於西亞、北非的廣大沙漠地區。步入近代之後,貝都印部落不得不服從其遊牧所在地的國家政權管理,但仍保持其部落特點:族長制。父系社會,族內婚和一夫多妻家庭等。
現在為了防守亞歷山大港,一千多人的貝都印人及兩千多匹駱駝被奧拉比帕夏強徵加入埃及軍隊,為亞歷山大港輸送物資,對於酋長來說,埃及人和英國人。都是一樣的利用者,沒有什麼分別。
“你說的對,諳拉洞悉一切,一切全憑諳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