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部分(2 / 4)

小說:崛起之新帝國時代 作者:兩塊

大雅齋內。仁曦皇太后坐在椅子上品著香茗,她對面坐著的,則是敬親王、純親王老哥兒倆,以及幾位軍機處大臣。

“六爺。京軍是你該管,上一次你說的編練新軍健銳營的事兒,現在怎麼樣了?”仁曦太后放下了茶碗,用手巾輕輕的揩了揩嘴角,平靜的問道。

“回聖母皇太后的話。健銳營的事兒,臣和軍機處會議過,擬了個章程上來,臣等以為,新科武狀元林逸青武藝高強,深通西洋兵法,學貫中西,又是文探花,深明我中土聖賢之道,由其教練新軍。最為適宜。臣保舉其為健銳營總教習;新科武榜眼費揚塔琿武勇過人,忠義誠樸,臣保舉其為健銳營統領。”敬親王答道,“俯請聖母皇太后允准。”

“這費揚塔琿是關外玄武部人,是麼?”仁曦太后不動聲色的問道。

“是。”

“六爺果然用心了,這關外的八部,比起京城的八部,還留存著先祖尚武之風,要中用得多。”

“皇太后聖明。”

“新科武探花呂明允,六爺沒有安排麼?”仁曦太后瞥了一眼敬親王。突然問道。

敬親王沒有想到仁曦太后突然問起呂明允來,他完全沒有思想準備,不由得愣了一下。

“呂明允是武成公呂立山的兒子,呂家一門忠義。歷次邊境有事,皆有從軍衛國捐軀者,這一次呂明允又是武探花,端的是個人才,六爺打算如何安排呢?”仁曦太后看著敬親王,聲音變得有些嚴厲了。

“呂明允武藝的確很好。然殿試時其竟然放棄與林逸青爭鋒,臣以為,此人缺乏膽氣,戰陣之上,膽氣為最,遇敵而不敢爭鬥,空有一身武藝,又有何用處?是以臣未對其做出安排。”敬親王起身恭聲答道。

“那日的殿試,我也看過,呂明允對陣他人,皆未露怯,且以劍斬斷對手兵器,震動全場,並非是無膽氣之人,他不想和林逸青對陣,興許是看出來了不是林逸青的對手,是以甘拜下風,不和費揚塔琿對陣,是不想佔對手受傷的便宜,我看這個人,不但聰明,識大體,內心也很仁厚,這樣的人才,六爺切莫放過了。”仁曦太后盯著敬親王,“六爺說是不是?”

“皇太后聖明,臣愚鈍,竟然一葉障目,險些埋沒了人才。”敬親王趕緊自我檢討起來。

“這樣吧,呂明允也入健銳營,當副統領吧。”仁曦太后說道,“健銳營雖是咱們渤人八部居多,但也不能全是渤人,當年世祖聖祖可都說了,渤夏本是一家,健銳營也得有中原夏族才是。”

“皇太后聖明。”敬親王垂首應道。

“林逸青既然當了健銳營的總教習,又要負責皇帝的課業,他就不必去翰林院了,掛個編修的名就是了。”仁曦太后又說道,“林逸青著上書房行走,費揚塔琿和呂明允分任健銳營正副統領吧。”

“臣領旨。”敬親王見仁曦太后竟然如此的迫不及待的要讓林逸青進宮,不由得心中暗暗警惕。

按大乾規制,文科新科狀元授予翰林院修撰之職,榜眼和探花授予翰林院編修之職,而仁曦太后這一次為了讓林逸青早些入宮任職,竟然只讓他在翰林院掛個名,可見心急到了什麼地步。

“七爺,你該管著海軍衙門,前一陣子,船政大臣慶貝勒上的那道請求規復昆明湖水操舊制以濟海軍的摺子,你也看了,你覺得如何?”仁曦太后突然轉向一直默不作聲的純親王,問道。

聽到仁曦太后提到這件事,敬親王不由得在心裡暗暗好笑。

昆明湖是個遊山玩水的地方,也能練海軍?這不是笑話嗎?慶貝勒上這個摺子,肯定又是從哪裡撈到錢了,想借著這個由頭給太后修園子,討好兩宮,以為晉身之道罷了!

以老七的精明,要是不答應才怪!只是這樣一來,他們就又能撈到一筆銀子了!

“慶貝勒的法子很好,臣無別議。”純親王顯然明白仁曦太后因何有此一問,立刻答道。

“慶貝勒自從去了船政,還是幹出了些成績的,魚雷艇都造齊了,接著又把廈門造船廠搞起來了,將來咱們大乾,就可以有地方造自己個兒的大鐵甲船了。”仁曦太后起身說道,“可見這慶貝勒雖然外間傳聞他不學無術,但眼光還是有的,不懂的地方肯用心學習,這差事不也辦得紅紅火火的?”

聽了仁曦太后誇獎慶貝勒,雖然敬親王和純親王在心裡頗不以為然,但嘴上卻連連稱是。

“慶貝勒選在廈門造船,光選址便用了不少的心思,不象有些人,光顧著給自己撈名聲,結果把船廠選在了錯地方,想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