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部分(3 / 4)

小說:崛起之新帝國時代 作者:兩塊

嗎?您當年可是遵王最信任的人,您難道不想為遵王報仇嗎?”

“遵王的遺志?呵呵,我最瞭解他了,那日如果接降的人不是殺人如麻的僧妖頭,他只怕也已經降了……”母親說出的話令歐陽妍根本摸不著頭腦,但客人的面色卻因此大變。

歐陽妍並不知道,母親的這句話,說出了當年極少為人知道的一段有關遵王的往事。

那一次在墨石渡,全軍都向當時的安徽巡撫英翰遞交了投降書,第一隊是馬融和,第二隊是倪隆懷(倪矮子),第三隊為扶王陳得才,第四隊為祜王藍成春,遵王賴文光為第五隊,他們之所以聯絡英翰而非僧戈仁欽,是因為英翰是地方官,意在息事寧人,主張儘快招撫赦免,早早結束戰事,而僧戈仁欽是專門前來剿滅他們的(僧軍一意進剿獲取軍功,地方糜爛與他們這些人無關,腦袋砍得越多功勞越大,所以一向有殺降的惡名)。英翰接到由第一隊馬融和帶來的投降書原本打算接受,不料僧戈仁欽手下的翼長(乾軍出兵時主帥手下分左右翼,各有一個翼長)恩澤知道此事,此人貪功心切,慫恿僧戈仁欽搶先受降,並殺死了藍成春等全部廣西投降者,結果聽到受降者變成僧戈仁欽的扶王陳得才服毒自殺,走在最後的賴文光立即掉頭,拉上跟在他的部隊後面的幾路捻軍溜之大吉。

“遵王至死未降!這是昔年將士有目共睹的!”客人的聲音尖銳了起來,“僧妖頭給遵王打敗砍了頭,都是大家夥兒傳頌到現在的!你從哪裡聽來的這等胡說?你不講明白,我們這些兄弟,斷不能與你干休!”

“你當年只是個小孩子,真正的實情,又見識過多少?”母親面對黑衣青年的怒火,只是淡淡的說道,“要不是他冤屈好人。私心殺了德王,我是不會離開他的。”

當時聖平天國已經滅亡,逃遁入西北地區的聖平軍的奮鬥目標已經喪失,想要投降的不止一人。賴文光的投降行為也無足深責,但實實在在遞交了投降書的賴文光,卻以莫須有的罪名汙衊、殺害戰友德王唐日榮,實在是無法讓人釋懷。

“唐日榮私通乾妖,遵王殺他有什麼錯?”黑衣青年似乎是對昔年的往日知道得很多。此時竟然和麵前的老前輩爭論起來。

“他騙得了別人,多少年後還讓你們這些後輩深信不疑,但卻騙不了我……”母親嘆息道,“他殺德王,不為別的,只不過是為了想要翼殿前隊而已……”

她的思緒,彷彿又回到了多少年前,那血雨腥風的日子……

翼殿前隊原本是翼王石達開的骨幹部隊,擔任先鋒進軍四川,但途中得知石達開主力在大渡河覆滅。不得不全力北上,彙集另一支翼殿殘部原賴裕新的中旗,一起投入扶王陳得才的聖平天國遠征軍。由於這支勁旅驍勇善戰,又轉戰萬里,受到天京方面極大歡迎,首領固天豫唐日榮被一下提拔為德王,與賴文光等平起平坐。西北聖平軍東下救援天京,在墨石渡潰敗後,中旗黃中庸投降乾軍安徽地方部隊,前隊唐日榮卻誓死不降。突圍投入賴文光、張宗禹等部。

就是這樣一支歷經坎坷,不屈不撓的部隊,卻在東綹軍進入湖北、屢戰屢勝,兵力由數萬發展到近20萬之際。被賴文光以“通款官兵”的罪名殺害。

固然,人是會變的,當年不肯投降的,未必日後也不肯投降,在墨石渡拒絕投降的聖平軍將領邱遠才、綹軍首領李允,後來都投降了乾軍。但這些人投降。都是被逼到窮途末路後無奈的選擇,很難想象,在四川孤軍奮戰時不投降、在墨石渡山窮水盡時不投降的唐日榮,卻會在連打了幾個勝仗、形勢一片大好時“通款官兵”。

更有趣的是,被“通款”的“官兵”居然沒人知道有這麼個“起義投誠人員”,他們只是莫名其妙地記錄下這件怪事,然後“合理想象”那個唐日榮大約是琢磨過投誠,還沒來得及就給滅了吧?

賴文光誣害唐日榮的動機,正如他的幾個敵人所推測的,是奪取這支驍勇善戰、卻始終打著翼殿旗號友軍的指揮權,壯大自己原本在幾個綹軍首領面前相形見絀的實力。儘管他的“欺騙”一時得手,但這種“火拼”卻令人寒心,唐日榮死後的京山尹隆河大戰,綹軍和湘淮軍都分三路開戰,在綹軍佔上風的“上半場”,左路牛洛紅擊敗對方右路,包抄了劉銘傳部側後,右路任柱更獨立打敗了淮軍左、中兩路,賴文光的南隊加上助戰的綹軍李允部,卻始終不能擊敗當面敵人;“下半場”湘軍鮑超部突然殺到,左、右兩路仍在苦戰,賴文光的中路卻一觸即潰,最終導致會戰的失敗。

這場先勝後敗、功虧一簣的大戰,是綹軍由盛而衰的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