麼,而是抬頭向窗外望去。
遠遠的,紫禁城的宮闕在太陽的金輝下,仍是一派壯麗之色。
北京城西北角的城門叫西直門,出了西直門。一條河一直向西,順著河上去,再往前走七里水路。右岸就是大名鼎鼎的萬壽寺。
萬壽寺建於眀朝第十三個皇帝神宗萬藶五年。這座廟,是當時的大宦官馮保蓋的。蓋的時候,眀朝國庫很富,所以先天很足。蓋得很氣派。中間大延壽殿五楹,兩邊羅漢殿各九楹。後面的藏經閣很高,左右韋馱達摩殿各三楹。在這座大廟興建以前一百七十年,眀朝的第三個皇帝成祖,由於政治和尚姚廣孝幫他篡了侄子的寶座,而當了皇帝。他感謝姚和尚,特叫姚和尚監造鑄了一座直徑一丈二尺、重量八萬七千斤的大銅鐘,叫“華嚴鐘”,因為鐘上由沈度寫了《華嚴經》八十一卷全文和金剛般若三十二分字,刻了上去,成祖叫六個和尚每天一個字一個字去敲,“字字皆聲”。全部敲完,“華嚴一轉,般若一轉”。明神宗蓋萬壽寺,把這座大鐘懸為特色,也敲個不停,直到他孫子熹宗時代,才算停止。鐘聲停了,眀朝跟著也就亡了。
大乾朝起來以後一百年,第四個皇帝高宗全隆皇帝在全隆十六年把這座大鐘搬到西直門外的覺生寺,在寺後院為它蓋了鐘樓。可是,從此以後,這座篡勁十足不安於室的大鐘,卻篡了覺生寺的名字北京人都不叫覺生寺了,都叫大鐘寺了。
大鐘搬走了,萬壽寺鬆了一口氣,可以重新佈置它的法相,迎接新的統治者了。過去在眀朝時候,眀朝皇帝就來巡視過,在廟上吃飯休息,使它引為殊榮。眀朝皇帝和宦官蓋了它,它的身世,一開始就跟皇帝和宦官結下因緣。這樣下來,在它三百歲生日的時候,它又跟大乾朝的皇帝和宦官搭上了線皇帝是光旭小皇帝,宦官是李錦泰,人稱李總管。
從萬壽寺前面的河上再轉向西北,到了離西直門二十里的地方,就是萬壽山。萬壽山本來叫甕山,全隆皇帝在把大鐘搬到覺生寺的同一年,他為了慶祝他母親崇慶皇太后六十歲生日,把甕山改名叫萬壽山。山前面有個湖,叫西湖,全隆皇帝也把它挖大挖深了一倍,改叫昆明湖,這個地方是北京的大水庫,北京的水源,一部分就是從這邊來的。
萬壽山昆明湖不但是北京的水庫,而且是大乾皇家的郊區大花園。這地方山水總稱好山園,全隆皇帝改名叫清綺園。
大乾朝的皇帝,喜歡清綺園遠超過北京城裡的皇宮,每年有三分之二的時間,都住在清綺園裡。因此,清綺園實際上就變成一座金碧輝煌的城,它有五千多軍人防守,裡面卻沒有百姓,有百姓也是扮演的。皇帝高興,一聲令下,所有的宮女太監等等都化裝起來,扮演成法曹、商人、工人、賣藝的、說書的、小偷、各行各業的人,在有衙門、有商店、有市場、有碼頭、有旅館、有監獄種種地方,各司其業,你來我往,熱鬧非凡。這是中土式的化裝舞會,很早以前便流行在皇官裡,有時候皇帝也親自加入,扮演成商人等等,與左右同樂,學做老百姓開心。(未完待續。)
PS: 求收藏!求推薦!求訂閱!求點選!求月票!
第八百五十一章京中風雲
但是如今皇帝還小,玩不了這個,因而現在的清綺園,比起當年,要冷清了許多。
但此時,一個男孩子卻正歡快的在這個園子裡跳躍著。
多大的園子呀,多少奇特而美妙的雕築!那些異獸嘴中噴出的泉水,共有多少處?它們各不相同。那巨大石拱上浮雕著的各種新奇美麗的圖案,有多少個?成千上萬?樣式各異。那寬大整齊又如迷宮的園林。即便一萬人走進這片園林,就象細沙灑入大海,它仍然是那麼幽雅恬靜。
萬園之園!萬園之園!
男孩子放肆的叫呀,跳呀,他快忘了自己是誰了。
直到一個人笑咪咪出現在了他跟前。
男孩子嚇了一跳,但卻不敢發作。
從小就離開了親生母親的他,早就沒有了發作的膽子。
看到來人之後,他馬上屈膝行禮。
“皇叔。”
“倬貝子不必拘禮,快快起來,這會兒沒有外人,咱們有什麼可客套的。”光旭小皇帝看著拜倒在地的貝勒普倬,笑著說道。
儘管他的輩份在那裡,但實際上他只比普倬大不過四歲而已。
“尊旨!”到底是孩童天性,普倬一下就蹦了起來。
“好玩嗎?”
“太好玩了,那個……皇叔,你多修幾座呀,江南一座,塞北一座,我們